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我们的基本想法或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思想、两个目标、三个抓好、四个突出”。“一个思想”,就是认真贯彻服从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两个目标”,就是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兵是一项传统的军事制度。它的历史同我党我军的历史紧密相连。在纪念建军60周年的日子里、展示中国民兵的新姿新貌,回顾中国民兵的光辉业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热爱这支英雄的武装.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尽心尽力。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区地处湘、鄂、川、黔四省交界,是革命老根据地,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18片贫困地区之一,有40个贫困县,约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10%。近年来武陵山区各级人武部门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的统一领导下,武陵山区各级人武部门积极组织动员民兵参加当地经济开发,带头脱贫致富、扶贫帮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  相似文献   
4.
组建预备役部队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在精简现役部队的情况下,为适应现代战争特点,加强我军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快速动员机制,增强综合国防实力的一项重要措施。1989年召开的全军预备役部队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预备役部队建设,要遵循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战时快速动员需要的指导思想,按照保持稳定,控制规模,打好基础,提高素质的方针,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使之达到组织落实、政治合  相似文献   
5.
中央军委杨尚昆副主席今年5月在河北省军区视察工作时指出:建立民兵训练基地,这个路子很好。杨得志总参谋长也指出:搞民兵训练基地是个好办法,要很好研究推广。我们要遵照军委领导的指示,把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好。建立民兵训练基地是新时期加强民兵训练的需要。在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新形势下,民兵训练要压缩规模,突出重点,改进方法,注重实效。建立县(市)民兵训练基地,对参训民兵进行集中训练,就是提高质量的好办法。这样也有利于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现在我们民兵有炮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一年里,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适应新形势,深化民兵、预备役工作改革;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地区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切实抓好教育训练,努力提高后备兵员的质量;进一步加强县(市)人武部和基层武装部建设;积极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两个文明建设,为改革、发展和稳定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要切实按照军委、总部的要求,把军事训练摆上中心位置 要搞好军事训练,首先要解决好摆位问题。邓小平同志和军委首长对这个问题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和论述。江主席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军队要切实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要求“各级领导同志和领导机关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训练上,坚持不懈,真抓实干,切实提  相似文献   
8.
加强武装力量的军事训练,这是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共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央军委对军事训练工作历来十分重视,邓小平同志在1975年就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军队主要靠教育训练提高战斗力,要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军委江泽民主席、刘华清和张震副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及有关会议上多次强调,切实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最近,江主席在兰州军区视察时指出:“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没有足够的、质量较高的武装力量,是不能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的。”常备军和后备力量是国防建设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  相似文献   
9.
1984年10月,在中央军委和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的亲切关怀下,《中国民兵》杂志正式创刊,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刊名。十年来,《中国民兵》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按照军委江主席提出的军队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我军后备力量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正确方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民兵》继承和发扬了我党、我军宣传工  相似文献   
10.
兵役法是我国军事制度方面的基本法,是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法律依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十年来,由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军事机关的高度重视,在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