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声音     
《环球军事》2012,(5):5-5
“现在是确认对伊朗制裁效果的时期,以色列坚决不能接受伊朗拥有核武装,不排除任何选项阻止伊朗。如果伊朗不放弃核开发,以色列有可能发动军事行动。”——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称.不惜先发制人攻击伊朗核设施。  相似文献   
2.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23):26-27
冷战时期,美苏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大力发展核武器,结果造成了“恐怖平衡”。据专家估算,当时全世界拥有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数十次。由于美苏两国互相猜忌,均担心对方先发动先发制人核打击,有个风吹草动便启动核武器,险些爆发可能波及全球的核战争。以下就是冷战时期七个险些引发核战的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3.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24):66-66
有备无患 即使是一战结束十年之后,美国仍然对大英帝国不放心。1930年,美军制订红色作战计划,想定英军企图再次发动对美战争,美军先发制人,抢先攻击加拿大,防止其成为进攻基地。美军将从三个方向夺取多伦多、蒙特利尔和魁北克。此项绝密作战计划在30年代多次修改,其中有一个版本被称为红一橘计划,是准备与英日联盟同时两线作战。二战爆发之后,这些计划都没派上用场,直到1974年才告解密。  相似文献   
4.
先发制人”从1997年7月首次在日本的《防卫白皮书》里“抛头露面”,到2002年9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正式确定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到伊拉克战争的实战运用,再到目前许多国家的“纷纷效仿”和联合国拟为其定规则,一时间,“先发制人”战略名声大噪,世人瞩目。然而,从兑现这一战略的伊拉克战争来看,战争的硝烟和恐怖的阴影至今还飘荡在巴格达的上空,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先发制人”战略真的能保安全吗?“先发制人”战略从何来和许多事物一样,“先发制人”战略的出台,也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根源。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纷纷出笼的“先…  相似文献   
5.
孙绪闻 《环球军事》2012,(18):23-25
日前,面对“不能容忍”的伊朗核进展,以色列按捺不住自己的愤怒,扬言准备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伊朗的核“野心”曾是以色列煽动和点燃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以色列从真诚帮助伊朗建“核”到坚决反对伊朗拥“核”?  相似文献   
6.
7.
马腾 《环球军事》2010,(4):16-17
1月20日,韩国国防部长官金泰荣出席“国防改革和南北关系展望”研讨会,称如果朝鲜出现对韩国核攻击的“明显迹象”,韩国可能“先发制人打击”朝鲜。 其实,韩国并非首次公开提出先发制人,早在2008年底,金泰荣在出席参谋长联席会议听证会时曾提出对朝鲜核基地实施先发制人打击,遭到朝鲜方面的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8.
冷战时代太空力量成为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冷战时代则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威慑力量。从太空威慑的发展历程出发,梳理了太空威慑伴随核威慑产生并最终成为独立威慑领域的过程,从威慑基础、先发制人优势和失效机制三方面总结太空威慑与核威慑的相同点,从武器基础、适用范围、失效临界点和失效后果四方面对比太空威慑与核威慑的不同点,提出对建设国家太空威慑体系的初步思考。研究表明:太空威摄经历了诞生、并存、分离和确立四个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国家威摄体系和国家太空安全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前的将近50年里,整个欧洲都笼罩在对核武器的恐惧中。这柄能够摧毁整个人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高悬在了欧洲的海洋上。所幸,核大战不仅没有爆发,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双方对核武器的态度都有了更大的克制。然而。随着俄国与北约紧张关系的加深,双方对核武器的态度都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将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海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台军在“有效吓阻、防卫固守”战略指导下,继续“整军扩武”,大肆研发、采购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全面提升“先制反制”和“联合截击”能力,力图“决战境外、先发制人”。一、加快中远程对地精确打击武器研制和部署步伐,增强“吓阻”和“先制反制”作战能力陈水扁扬言要“决战境外”,企图将战场转移到本岛以外的台湾海峡、大陆沿海地区甚至内陆城市。为此,明显加快中远程对地精确打击武器的研发和装备速度,以增强所谓的“吓阻”和“先制反制”作战能力。由于外购此类装备受到国际条约的限制,所以台湾主要依靠“中科院”,以自行研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