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和时机场合等艺术,不仅可以避免正面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而且易使人乐于接受,增强批评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专责机关,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定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汤蕾 《中国军转民》2023,(15):56-58
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需要通过法治思维来增强其适应、形成科学体系和衔接法律。具体来说,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应用宪法思维明确党章的核心地位,应用法律部门思维实现横向板块划分,应用效力位阶思维实现纵向梯度结构,应用德法并治思维实现以刚性和柔性调整方式的并举。以此为基础,必须通过坚持法治思维以实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批评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十分矛盾 ,又深受其影响。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在后殖民批评中引起多方面的强烈反响。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观对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学状况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峰  山佳 《政工学刊》2009,(10):19-19
胡主席在中央政治局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推进军队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机关和党员只有端正认识,树立科学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是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维护班子集中统一、减少内耗、增强合力的客观要求,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凝聚集体智慧力量、科学施政、创新发展的必要前提。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要责无旁贷地把维护团结、促进和谐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来履行,作为一种素质和能力来培养,作为一种修养和境界来提升,深植于心,常践于行,使班子成员更富激情、更为务实、更加自觉,使各级班子更富活力、更为协调、更加高效,强力推动部队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兵团建设》2007,(11):119-1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这是在总结多年试点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举措,对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兵团建设》2007,(11):120-1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是根据目前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状况和现实需要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调研发现,一些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上,绝大多数同志敢于敞开心扉,勇于直指其过,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但个别同志谈问题老调重弹,讲缺点经年不变。这个现象在党员民主评议、年终总结评比等场合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或是思想理论水平较低,不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新的是非标准还比较模糊;  相似文献   
10.
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科学论断和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教育改造和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内涵,着力把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