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遵循复合材料中各夹杂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构造呈双周期分布且相互影响的椭圆形刚性夹杂模型的复应力函数,采用复变函数的依次保角映射方法,达到满足各个夹杂的边界条件,利用围线积分将求解方程组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推导出了椭圆形刚性夹杂呈双周期分布的界面应力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夹杂间距对界面应力最大值(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规律,描绘出了曲线。  相似文献   
2.
西航给力员工幸福的文化实践着力耕耘员工心灵的土壤,开启员工心智模式之窗。将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与以“事”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有机结合,重塑员工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线性大功率开关调制器难以满足目前微波效应源使用需求的现状,采用多路调制管并联和变压器升压的方法,研究了一种C波段大功率速调管放大器微波效应源,阐述了其设计原理和总体方案,并根据技术指标要求确定了相关电路设计参数,对主要功能电路进行了设计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主要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最优刚性编队分布式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一类特殊的刚性图,给出最优刚性图的概念。在保持队形时,最优刚性图可以减少拓扑图的复杂性。为了最大可能地减少队形通信的复杂性,研究了最优刚性编队的生成理论。首先,提出了4个命题,用以论证基于分布式的最优刚性生成方算法的可行性;其次,基于这些命题,提出了一种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算法;最后,通过仿真来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非致命性武器以不同于传统武器装备的全新的工作原理和杀伤机制,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应用了各种材质的材料,文章综述了泡沫材料在国外非致命性武器和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应用ADAMS软件建立履带车辆刚性牵引装置动态载荷虚拟测试虚拟样机模型,在虚拟试验环境下测量了软土路面的滚动阻力系数及刚性牵引装置的动态载荷情况.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刚性牵引装置动态载荷的虚拟测试是可行的,这为刚性牵引装置的强度设计提供了载荷边界条件.笔者以平地匀速转向、匀速上坡和平地起步3种工况为例,对牵引装置的动态载荷进行了虚拟测试,结果表明,起步阶段刚性牵引装置所受载荷最大,达到6 t.  相似文献   
7.
在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流动计算中,当地气体能量松弛时间、化学反应特征时间与流动时间推进步长量级差异过大会带来严重数值刚性问题,且在高雷诺数条件下,壁面、拐角等强干扰区网格加密使得该问题加剧,导致初始最大CFL数极小,收敛速度缓慢.原始LU-SGS算法仅考虑化学反应源项和对流项的隐式处理,通过推导黏性项Jacobian矩...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屋面渗漏裂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屋面渗漏维修一直困扰着房屋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如何有效地确定渗漏区域和渗漏源,是快速修复屋面渗漏的关键所在。主要分析探讨了超声波在混凝土屋面渗漏裂缝检测方面的应用可行性,通过研究超声波的检测原理和探测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具体分析了超声波检测法在屋面渗漏裂缝检查中的优势与不足,为确定有效的屋面渗漏检测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击压力造成管线振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面裸管铺设、用普通连接器连接的DN100机动管线进行实验研究,探讨机动管线在不同水击压力作用下,管线系统的振动情况.实验表明,水击值的大小与关阀的速度和关闭的程度有关,压力较高且阀门关闭较快时,管线中水击效应明显,管线轴向振动中受迫振动占主导地位,自由振动部分占次要地位.压力上升值不同,悬空段振动情况亦不相同,而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趋势相同.液体压力变化导致管线发生轴向运动,连接处的折转角发生变化,管线作轴向自由振动,同时作与液体纵波频率相等的强迫振动.连接耦合的影响与刚性连接管线相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到“把守规矩作为一种自我保护”这句话,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守规矩”总给人一种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感觉,表现出对组织权威和制度刚性的畏惧,担心的是触碰规矩后的自我损失。而把“守规矩”上升到保护自我的层面,的确是一种思维上的转换与觉悟上的进步,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借鉴自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