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实例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多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并结合工程实践着重论述了加固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评估锈蚀RC梁的剩余抗剪承载力,在对6根既有纵筋、箍筋锈蚀都比较严重的混凝土抗弯构件进行了剩余抗剪承力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锈蚀RC梁的剩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既有锈蚀RC梁挠度曲线没有明显的开裂拐点;破坏时脆性明显,裂缝集中在某一处,间距较大,破坏荷载和屈服荷载接近,受剪破坏形态可能表现为加载点下垂直裂缝引起的破坏.所提出的既有锈蚀RC梁剩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锈蚀RC梁剩余抗剪承载力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研究了加固型打印机在巡回检测装置中的应用,并设计出接口电路。该项研究经过运行考核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可以有效地增强巡回检测装置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入”工作,是军队院校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坚持政治建校方针原则的集中体现,是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具体举措,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一、在机制上坚持“联动+互动”,构建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育人体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入”工作是一项多层级共同参与、多平台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纵向联动机制,同时也需要多种渠道、多种举措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横向实施机制,以此支撑起该项工作的“四梁八柱”。  相似文献   
6.
含水层注浆加固法治理井壁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探讨了特殊地层含水层注浆加固法减少井壁竖直附加力的机理,研究了含水层加固前后井壁附力的变化及其分布,定义了评价含不层加固效果的指标“井壁附加力折减率”给出了井壁附加力折减率的计算公式,为特殊地层中立井井壁破坏的治理开创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军桥疲劳可靠度的研究成果,对现行国际标《军用桥梁设计准则GJB1162-91》中规定的疲劳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明确了设计公式中三个参数的来源,提出了符合我军实际情况的结果和修改建议,可供今后修订规范时参考采用。  相似文献   
8.
用强夯法加固淤泥质和软土目前工程界尚有争议。中国人民解放军8561工程飞行区的主跑道,滑行道等均采用塑料排水板与强夯联合加固措施进行软基处理,从而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承载力和沉降控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有限元法与传统条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市3处典型的近岸海床边坡进行了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在分析中,土体本构关系采用等效非线性模型,输入波为厦门市Ⅲ类场地的两个天然波和松潘地震波.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反应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小于相应的拟静力分析结果;3处边坡的最小安全系数均小于1,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过程中地下水浸没作用对预压荷载的减小情况,给出了深圳蛇口地区堆载预压加固地基过程中荷载的变化规律,利用大、小应变条件下的固结沉降计算公式对几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说明,考虑地下水浸没作用对地基固结沉降的影响随荷载和土压缩性以及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与传统计算方法的比较,表明进行大变形分析时预压荷载的变化对最终沉降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