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兵团建设》2007,(11):123-1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坚持人民是历史  相似文献   
2.
深刻领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推动"以人为本"思想在部队的全面贯彻,就是要以充分反映官兵的需要作为部队发展的根本前提,以官兵的全面发展作为部队发展的根本基础,以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部队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  相似文献   
4.
(上接第5期11页)五、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在军事领域,"求真"是指通过主观的努力,认识军事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取得在战场上行动的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斗争精神。这些关于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于马克思主义特有品质得出的必然结论和提出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并深入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的过程,也彰显了马克思群众观成为科学真理的历史性优势。文章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和发展中蕴含的哲学理念,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的哲学基础,有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有利于群众观的实践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7.
军委胡锦涛主席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进程的趋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运用中带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党的历史使命、国家的历史使命和我们军队的历史使命相统一的特点和规律,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一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不断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素质,与时俱进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切实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了解其科学内涵。应多读些历史,多学些理论,在网络信息的判断和传播中站稳政治立场,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二要有成熟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舆论思潮,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9.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精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要把求真务实的作风融入到部队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部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就必须力戒"四种主义"。一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追求的是形式、忽视的是内容,搞的是"应景"、缺  相似文献   
10.
理论前沿     
《兵团建设》2012,(13):28
马克思处理正义问题的层次和语境《学术研究》刊文指出,与其他政治哲学家不同,马克思是在不同层面上处理正义问题的。在纯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架构当中,马克思把作为法权范畴的正义看作是一个附属性的下位概念,但这不足以反映其正义思想之实质。在系于"改变世界"和"革命"之理论范式的政治哲学中,正义作为一条"后台"的线索贯穿于马克思思想推进的始末,以经济事实为依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也不外于此,这也反映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内在会通和相互附生的关系。从这种正义出发,马克思激烈批判了自由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