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苏东坡效应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官差负责押一个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官差灌醉,又给他剃了个光头,然后逃走了。官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和尚还在,可随后又问我在哪里呢?笑话只为博人一乐,然而,认识自我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东坡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这个道理:明明站在山里,却不知道山到底什么样;同样,明明是熟悉的自己,却难以认识。社会心理学家称为苏东坡效应。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和尚分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每天差不多同一时间下山到两座山之间的小溪去挑水,久而久之,成为好友。不觉,已是多年。一天,右山和尚下山挑水时没碰到左山和尚,心想他大概病了。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又过了好几天,右山和尚再也受不了了,不知朋友发生了什么事,决定上左山去看个究竟。上得山来,看见左山和尚正在庙里打坐,安然无恙。右山和尚不禁发问:“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没下山挑水了?我以为你病了,难道这些天你可以不用喝水了吗?”左山和尚不语,拉右山和尚来到后院的一口井边,说:“这么多年,每天我挑完水做完功课后…  相似文献   
3.
十四年,他们在守望中沉默;十四年,他们在守望中付出;十四年,他们在守望中幸福。一群"橄榄绿"像初春的稻苗一样,春风一吹就涌进了田间地垄,涌进每一条铺满阳光的小巷。这条坑坑洼洼的巷子他们一走就是十四年,十四年的帮扶让巷子深处的老红军张景余守望列幸福,十四年的奉献让大连和尚岛边防检查站的官兵守望着付出。光阴记载了他们的奉献,岁月读懂了他们的忠诚。  相似文献   
4.
一座庙宇由荒芜至鼎盛而再至荒芜,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思。三个素昧平生的和尚在一个破败的庙宇中相遇,无形中进行了科学的分工,有的礼佛念经表诚心,有的整理庙务勤管理,有的化缘四方招香客,庙宇也日渐兴盛。但当面临功劳的分配时,却都片面夸大自己的功绩,相互争名夺利,内部出现裂痕,短暂的合作随即破损,最终又使得庙宇归于荒芜。在最后的时刻,三个和尚幡然醒悟,原来,庙宇的兴衰关键中的关键是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只有各自干好本职,关系和谐,互相扶持,才能使得集体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王冰 《政工学刊》2009,(3):41-42
有这样一则故事:小和尚向老和尚学剃头,老和尚让他先拿冬瓜练习。小和尚学得很认真,但每次练完都顺手将剃刀“噌”地插在冬瓜上。老和尚屡次提醒他改掉这个毛病,然而小和尚直到手艺学成,“飞刀”的习惯也没改掉。他第一次给师傅剃头,剃完后又顺手“噌”地一下把刀插了进去,酿成“血案”。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却说明养成安全习惯的重要性。科学研究表明,人每天高达95%的行为是习惯支配的,养成安全习惯可使事故概率降低四成。确保部队安全发展,培养安全习惯是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演讲中,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新编了“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他说:有三座庙,每座庙里都有“三个和尚”,并且每座庙离水源都比较远,都面临着“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第一座庙的和尚发明了接力挑水法,搞了“机制创新”,天天水都吃不完。第二座庙的和尚订了新的庙规,谁挑的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