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把握特点规律 不断完善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是依托强大的国民教育体系和丰富的社会人力资源来选拔军队所需士官的有益尝试,是拓宽士官生成渠道、优化士官队伍结构,为我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提供人才支撑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主席指出,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的范围内选拔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确立军事人才的培养依托国民教育的思想,努力拓宽“军地并举”培养军事人才的途径,这既是军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也是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确立这一思想,有利于弥补军事教育的某些不足,克服军事教育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采取对策,推进军事教育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民教育思潮,其实就是培养广大群众的尚武精神,提高其军事素质,以反抗外来的军事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的镇压,尔后逐步发展为各级学堂(学校)的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这一思潮的兴起,对于西方先进体育的传入中国,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考察分析了这一思潮在清末民初兴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探析武警院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三个突破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推进武警院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武警院校现代化建设更深更广地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教育体系,获得更加丰厚的资源支撑和发展后劲。当前,应着重从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教育资源三个方面为突破点,破解武警院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瓶颈和壁垒。  相似文献   
5.
美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后备军官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刚  朱文强 《国防》2007,(10):54-55
美军初级军官主要来源于四种渠道:一是正规军队院校培训生长;二是"拔于卒伍",从超期服役的优秀士兵、军士和准尉中选拔;三是取之于地方高等院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四是从志愿转服现役的预备军官和文职人员中产生.  相似文献   
6.
国防奖学金制度是吸引和选拔优秀青年学生参加国防生队伍的重要手段。ROTC奖学金计划是美军依托地方大学培养后备军官的成功之举,制度机制比较完善。学习其先进做法,对于完善我军国防奖学金制度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时代要求,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当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途径,也是当前亟需解决而且必须正面回答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军事院校教育转型是我国新军事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转型的重要内容。在依托国民教育的基础上,应借鉴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转型的经验做法,吸收国外军事教育转型的成功经验,自主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军事院校教育转型之路,以促进军事院校教育质量提高,合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9.
陈炎春  蔡良新 《国防》2005,(3):55-55
现代战争是精兵利器的对抗。与之相适应,民兵建设要围绕提高科技含量下功夫。鉴于现代科技军民兼容程度高,依托国民教育、经济与科技建设成果,在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单位编组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应成为快速提高民兵队伍建设质量和实现民兵建设转型的重要途径。(一)合理编组。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的编组,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根据科技发展水平定类型。各地在组建和调整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时,应深入调查本地区与军事专业对口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科技实体,现有军工生产和战时可转军工生产的企业,在准确掌握当地科技…  相似文献   
10.
美军初级军官主要来源于四种渠道:一是正规军队院校培训生长;二是“拔于卒伍”,从超期服役的优秀士兵、军士和准尉中选拔;三是取之于地方高等院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四是从转服现役的预备军官和文职人员中产生。其中,依托国民教育在地方院校设立后备军官训练团,是美军生长军官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