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崛起总是伴随着国防觉醒,观念革命往往领先于技术革新,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记。自上世纪末海湾战争以来,我们的战争记忆就屡次被刷新。进入新时代,战争形态加速演进,国防动员系统在战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引发了国防观念的革命性重塑。庚子之春,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发于一域、战在全局。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的国防观,是毛泽东国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恩来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国防建设实践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理论和观点。深人研究周恩来的国防观,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邓小平新时期的国防理论和江泽民关于加强国防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冀中有一个盛产蜜桃的地方,叫深州,是革命老区。 2005年7月,在衡水军分区组织的民兵军事训练年终考核中,深州市人武部一举夺得3项第一,2项第二,1项第三,总评成绩名列11个县市区之首。喜讯传来,深州市市长钮兴辉满意地笑了.  相似文献   
4.
孙成华  陈阳 《政工学刊》2009,(10):55-56
就地缘政治而言,中国是一个有辽阔海疆的陆海复合国家。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中国,海洋的阻隔作用远远大于交通作用,统治者认为国防的重心在陆而不在海,直到明清时期演变为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因此,古代中国对海洋的认识,一直未能超越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的范围,“历代君民”漠视海洋,“皆舍海而注意于陆”。即使郑和下西洋也不是以海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内地民兵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当前应注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时代的变革。信息时代已阔步向我们走来。信息的传播、共享、渗透和融合等特点正在使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关联度增大,使国家间的交流与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社会结构的网络化趋势更为明显。当以军人特有的眼光审视这一切的时候,同样可以感受到信息对传统国家观的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简言之,信息时代呼唤信息化的国防观,要求我们从更广的视野、更深的层面上去思考国家安全问题。军事斗争上,既要迎接有形的挑战,更需对付无形的威胁战争的实践表明,军事技术的进步引起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进而引起战争领域的延伸,这种延伸在工业时代表现为从丛林到平原,从平原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从天空到太空。而战争则体现  相似文献   
7.
赵余富同志1997年12月任铁两区区长、武委会主任。多年来,他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与武装工作的关系,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突出攻难点、着重办实事、全力抓落实”的思路,强化武装工作,铁西区连续5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双拥模范区”。  相似文献   
8.
占地1.8万平方米的海军上海博览馆,自1991年诞生以来,以现代时尚的观点和方式向公众宣传人民海军,普及海洋知识,弘扬爱国主义,巳经成为国际大都市上海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地处吴淞口吴淞口,地处长江入海口,扼长江之咽喉,守华东之门户,是远东著名的百年军港。当年,帝国主义列强正是从这里把一箱箱鸦片运进上海,流向中国各地,又把一船船白银、茶叶运出中国。  相似文献   
9.
在人杰地灵的嫩江沿岸,在美丽的杜尔伯特大草原上,有一位心系国防、全力支持武装的好县长王玉杰同志。他任县武委会主任,以钟爱武装、建设国防的情怀和实际行动,诠释了“行政第一责任人”的国防观。在全力打造“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的同时,始终把国防武装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积极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贡献,成为服务国防、建设武装的“带头人”。2003年以来,县人武部先后两次被评为“大庆市军分区先进武装部”。  相似文献   
10.
孙绪闻  刘法语 《国防》2010,(7):13-15
随着国家疆域范围的陆续拓展,人类对国防的认识也不断深化。14世纪兴起的航海技术和19世纪兴起的航空技术,导致主权国家的疆域不但包括了陆域,还包括了海域和空域;随着20世纪50年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起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