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具有师范类高校无法比拟的诸多优势,但也有它自身的一些弱势。只有结合实际,坚持师范性,强调师范特色,才能发挥综合大学办教师教育的优势,培养出高质量的师范毕业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高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驻军部队科技大练兵热潮的兴起,长春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未来军队打赢必须靠科技,新时期拥军工作也应加大科技含量,从而萌发了科技拥军工作新思路。1998年以来,他们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高科技拥军工作的通知》、《关于大力支持部队开  相似文献   
3.
创建后勤综合大学的设想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以信息后勤的发展思想为指导,后勤综合大学的建立必须坚持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创造自己独有的大学精神,这是办学必备的理念。一所后勤综合大学还应具备综合性、研究型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现有后勤院校要从制度创新、特色学科和管理体制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以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丙骞  王向伟  罗鸿冰 《国防》2013,(12):28-29
党的十八大绘制了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国防动员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求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我们必须依据《国防动员法》,研究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防动员地方性法规,依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薛家芳 《国防》2010,(5):40-41
省军区系统领导体制双重性、工作对象地方性、使命任务多元性、干部来源复杂性、社会影响直接性等特征,为其建设与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欲实现省军区系统的科学发展.在不利中寻求有利、在被动中寻求主动,处理好聚“散”与强“武”的关系,必须在“加强教育、严格制度、做好表率”上下工夫、做文章。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提高全民国防教育水平,迫切要求我们以《国防教育法》为指针,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 设综合大学 ,是军队院校建设的一个崭新课题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和实践探索。只有坚决贯彻军委、总部和海军党委的决策指示 ,站在全局想问题 ,着眼发展搞改革 ,把握特点抓落实 ,才能逐步走开适应综合大学建设发展的新路子。站在“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高度 ,深刻理解军委决策的战略意图。 (一 )坚持用军委决策指示统一思想。 遵循江主席关于把院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思想 ,准确把握军委和总部“规模化办校、现代化教学、正规化管理、社会化保障”和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特色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王建新  党廷志 《国防》2000,(12):31-31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宁愿回到人生的起点;如果海水能够洗刷过错,我愿化作海边上的一块礁石……”这是河南省南阳市某县一名因逃避军事训练而受到惩处的民兵写的一段悔过话。面对《民兵工作条例》和有关地方性法规,该民兵悔叹道:仅仅学习和遵守刑法等民法是不够的,公民有责任、有义务学习和遵守国防法规,否则违法离自己并不遥远。 内乡县城关镇私营企业碳砖厂厂长李某,为不影响企业生产,阻挠本厂青工参加兵役登记,还对一名参加兵役登记的青年作出扣押工资  相似文献   
9.
对照教育教学转型的要求,武警综合大学学科专业建设主要面临教育理念转变滞后、学科优势不够明显、新增专业基础薄弱三大困境。下一步学科专业转型中,要更新理念,科学谋划学科专业建设布局;找准定位,突出培植武警特色学科专业;全面发展,融合构建新型学科专业体系;健全机制,合理配置学科专业建设资源;加强科研,积极促进学科专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所谓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管理关系中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我国,只有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予某种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