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从分析不同型号坦克炮的主要性能指标入手,应用BP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探索其火力威力评价的问题.建立了坦克炮火力威力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原始评价指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并构造了3组训练样本,利用MATLAB6.5中神经网络工具箱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对评价指标和样本进行训练、仿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很好地解决评价指标与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评价坦克炮火力威力简便可靠,客观性强;研究结果可为坦克炮的进一步开发和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坦克炮控系统非线性特性及自适应补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坦克炮控系统低速性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摩擦非线性和齿隙非线性。建立了坦克炮控系统数学模型,介绍了坦克炮控系统中摩擦、齿隙两类重要非线性模型,分析了摩擦、齿隙对炮控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摩擦非线性环节导致系统低速时的爬行现象、速度过零时的平顶现象;齿隙非线性环节造成系统输出误差外,系统会因极限环振荡或冲击而降低性能,甚至不稳定,总结了炮控系统中针对摩擦、齿隙等非线性环节的自适应补偿控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交流全电式坦克炮控系统的特性,为改善系统稳定工作状态时的低速性能,研究出了两种变结构切换速度控制策略,对这两种切换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分别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案都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能满足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影响坦克炮超越射击时友军至目标安全距离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针对平坦地形和起伏地形上坦克炮超越射击的不同情况,分别建立了确定友军至目标安全距离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运用Mathematica软件进行定量计算,并结合定性分析,提出了某型坦克炮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进行超越射击时友军至目标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6.
带出这么多"特级技术能手",大家都半开玩笑地称他为"特手孵化器"。第一次见到孙德福,会让人不禁想到一个词:白面有须。可惜,这"须"不是关云长的"美髯",只是硬碴碴的"须桩"。不然,放在古代,孙德福应该是一个美男子。"搁哪儿我长得也不差。"孙德福自信地说。听这口音,准是东北人!从黑龙江入伍的孙德福,现为成都军区某团坦克连班长。自1998年至今,孙德福已有14年兵龄,着实算一个老兵了。都说"老兵用得好,就是连队的宝"。  相似文献   
7.
火炮内弹道性能直接决定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和首群覆盖率,为提高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射击效果,补偿因烧蚀磨损造成的内弹道性能下降,在分析火炮烧蚀磨损内弹道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烧蚀磨损的滑膛坦克炮内弹道数学模型和基于MATLAB/Simulink的内弹道仿真模型。对滑膛坦克炮内弹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烧蚀磨损情况下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变化曲线,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仿真结果可为磨损火炮的内弹道性能修正提供参考,同时,基于Simulink的内弹道仿真模型的建立更有利于后续模型的工程化应用,可实现与硬件设备的紧密结合,为烧蚀磨损火炮内弹道性能的研究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白水 《国防》2007,(10):73-74
改善装备、增强实力 1950年8月下旬,当朝鲜战争进展顺利时,为防不测,毛泽东即召开国防会议,研究确定从苏联订购武器装备,加速特种兵建设,增编4个飞行团,3个战车旅(9个团),19个高射炮团及10个军的队属炮兵.  相似文献   
9.
详细讨论了火控系统设置射击门前后的命中概率,针对不同的距离区间,给出了在射击门下命中概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下反稳像炮控系统具有较好的动力特性,为了克服传统PI控制算法的缺陷,研发先进的控制算法,提出了将笔记本电脑嵌入到炮控系统中,建立半实物炮控仿真平台的具体实施方法,为炮控系统先进控制算法的实现和性能评估提供了快捷实用的仿真开发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