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兵团文化继承和发扬了历史屯边文化的传统,但是它与历史的屯边文化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以军旅文化为主轴的多元多层文化圈的交融与重组,具有独特文化结构特征,其核心是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2.
《国防》2003,(2):23-24
本刊记者最近获悉,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对2003年的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3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着眼巩固国防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关系,拓展教育渠道,丰富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亦是思政教育有效延伸的必要环节。本文主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如何认识课程思政、如何开展思政课程、如何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在高校如何有效的开展课程思政,并希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为基础,源源不断为党和国家培育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4.
以红色记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是应对虚无主义解构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记忆、文化基础和主流价值的现实需要。理论逻辑上通过建构红色记忆介质系统唤醒红色记忆、构筑红色记忆互动结构凝聚红色情感、运用红色记忆意义再生产机制构筑价值体系。根据知—情—意—行的机制展开具体的实践,即通过塑造红色记忆符号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认知,推进红色记忆复现凝聚伟大建党精神情感认同,赓续红色记忆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向实践层面转化,进而推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北大荒精神孕育于解放战争那个特定年代的北大荒开发建设事业中,但却不只属于那个特定的年代。在新时代,北大荒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应有内容,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蓬勃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助力强大能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发展的需要为北大荒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因素,坚定不移地传承与弘扬北大荒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立足于新媒体的兴起和高校传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要求,全面阐释高校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所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所应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对促进高校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在其长期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像"两弹一星"和载人飞船那样的辉煌业绩,而且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军工文化。  相似文献   
8.
何家生 《国防》2001,(8):1-1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党在新的世纪与时俱时、开拓创新树立了理论旗帜和实践风范.  相似文献   
9.
崔向华 《国防》2001,(6):26-30
2001年3月,北京京西宾馆"两会"现场.春风满面的聂力中将,与簇拥在周围的女军官代表们,面对中央电视台的摄影机,精神饱满地向全军姐妹们问好.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而内蒙古鄂尔多斯则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水土流失之最",全市水土流失面积472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4.1%,年侵蚀总量1.9亿吨。恶劣的生态状况,不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威胁着华北和黄河下游地区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