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兵团建设》2013,(7):44
蜀国后期,诸葛亮病重,国家内忧外患,谁能接替宰相之位,将关系国家的安危,人们私下里不免多有议论,公认最有可能的莫过于杨仪和蒋琬。经过对比,大家觉得杨仪的希望更大,因为先主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对杨仪非常赏识,先是任命他为尚书,而蒋琬为尚  相似文献   
2.
对待责任义务和纪律要求,我们常说“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但涉及生活待遇和站位立场,还要谨记“别拿自己不当群众”。“宰相起子州郡。猛将发于卒伍。”无论起点高低、进步快慢,还是身居何职、官居何位,党员干部都是“群众出身”,在群众中生根拔节,由基层开枝散叶,一步步走上了今天的岗位。  相似文献   
3.
心宽如海     
人们称那些心胸宽阔的人为心宽如海。古时候人们把那些有度量、有涵养的人称为“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典故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中年丧妻,后续取美丽漂亮的18岁少女姣娘为妻。王安石国事繁忙,经常夜不能归,年轻貌美的少妻因耐不住寂寞便和王安石的家人私通了。王安石得知后,不是责罚姣娘和那个家人,而是责怪自己没有尽好丈夫之道,还送姣娘和那个家人三千两纹银让他们到外地谋生。别人知道这件事后,都夸王安石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相似文献   
4.
居功不自傲     
《兵团建设》2012,(20):49
正宋仁宗在位时,一直没有儿子。有一次他生了重病,文彦博和韩琦等大臣建议皇帝早立储君。病危中的宋仁宗让他们在皇族子弟中推荐人选,就这样,后来的英宗当上了皇帝。知道了事情的来由后,英宗曾当面对文彦博说:"我能够登上皇位,都是仰仗你的力量啊。"文彦博连连推辞说:"陛下能够登基,完全是先帝和皇太后的意思,而且陛下登基,是韩琦等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4,(6):46
正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他广纳世间各类贤士人才,让他们都成为自己的门客,成为齐国的"智囊团"。因此一时间,普天之下的贤才们纷纷投靠于他,高峰期曾达3000人。这一状况让当时强大的秦国感到非常害怕,他们深知贤才们的厉害之处。为了阻止这一状况的发生,秦国使了一个离间计,让齐王猜忌孟尝君,然后将其降职,取消了他的宰相职务。失去相位后,原先那些门客便在几天内纷  相似文献   
6.
周军 《政工学刊》2014,(1):73-73
北宋时期有一位宰相名叫王琏,他的一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却得以在首相这个显赫位置上寿终正寝。临终前,他对儿子和年仅6岁的孙子说:你们将来要考取功名像我一样去朝廷为官,现在我把做官的秘诀告诉你们,要牢记四个字,第一个字是“忍”.在朝廷里有人指责、有人不按规矩办事要忍受;第二个字是“顺”,不管皇上和上司说什么要听从;第三个字是“躲”,遇到问题时要想办法躲开,不要去理会;第四个字是“推”,有麻烦的时候要想办法推给别人,不要把麻烦留给自己。他说,只要做到这四个字就能使官越做越大,还能保护好自己。  相似文献   
7.
聚散之道     
《兵团建设》2012,(6):47
春秋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可谓一聚一散。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累财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后来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  相似文献   
8.
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他人去害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但作为一个计名,出自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说的是宋仁宗年间,宰相吕夷简、谏议夏竦、御史韩渎等人结党营私,视主张改革的范仲淹为生死仇敌,密谋将他除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