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中央情报局暗杀外国领导人的活动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曾任中情局副局长的比希尔不久前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冷战者的思考》,书中记录了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商量暗杀他国政治领袖的情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那些暗杀行动的曝光,美国政府才发现自己的形象已经和黑手党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2.
曾茗  薛向峰 《国防》2016,(5):54-56
兵员周期是客观存在、不断变化、有规律可循的.把握好兵员周期的动态特征、可预计特征、可延展特征、可塑性特征,对于做好征兵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创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是政治立场、思想观念、理论素养、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人格修养等内在素质的综合表现,是保持和发扬共产党人逢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必然要求。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好自身形象,是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从根本标准上引导———树立政治坚定的形象。树好自身形象,首要的是坚持“三个代表”的根本标准。“三个代表”是我们党整体形象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展示,同时,也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个体形象的根本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树好形象的根本标准就是“三个代表”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机关干部如何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树立良好的风气和形象,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当前,网络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发挥诸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如计算机犯罪、重要信息失密、个人言行失控、个人形象失真、自我人格扭曲、虚拟与现实判若两人等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因素甚至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对青年官兵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部队各级对构筑网络道德防范体系的关注,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主动有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是新时代的新课题。政党形象是政党长期以来实践的集中表现。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策略需要根据新媒体环境的传播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根基来自于百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塑造好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的传播效果,要发挥全媒体的媒介功效,抓住重大主题报道的现实机遇,并且以技术赋能国际传播,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共产党担当、大气、智慧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部队的各级管理者,应在贯彻依法治军的同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紧紧抓住人心这一可变因素,通过深入持久的思想工作,凝聚和激发人心,打破"为管而管、重管轻教"的无效管理模式,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开创管理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发展中的信息时代和公民社会,科技的进步使人们拥有创造、记录和传播信息的工具,民主的进步使人们享有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公众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参与热情、参与方式、参与深度与广度有了长足的发展,舆论的向背对于事业的成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因此,重视形象建设、自觉加强形象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军队建设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每小时15次、每天共300次,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以这样的频率开始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播出。耀眼的中国红背景,醒目的白色"中国"二字,中华优秀儿女用幸福坚毅的面容,诠释着"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的中国人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为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本身就是美的创造与结晶,它们用美的语言塑造出美的形象,创造出美的境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美学内容,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