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60年6月,我响应党的号召,从遥远的湖北支边来到五团,先后在六连、十七连、煤矿等单位参加过生产劳动,当过工人、班长,后来当上了连长、指导员,1999年光荣退休。民以食为天,然而,在我支边开荒的艰苦年代,人们常常处在饥饿状态,肚子里又没油水,所以饭量很大。记得我们到  相似文献   
2.
正"你看,这是我在1984年参加兵团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时获得的奖牌和奖状。当时,兵团领导给我发的奖!"近日,在二师二十一团的一栋居民楼里,73岁的宋振玲对笔者说。手捧着"兵团劳动模范"的奖状,宋振玲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1960年春,19岁的宋振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告别了她的故乡——山东省滕县的一个小村庄,来到农二师五团(今二师二十一团)七连参加支边建设。在开荒地里挖芨芨草,壮小伙一天能挖1亩半。宋振玲"上班"第一天,就挖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1956年7月从河南方城县支边进疆的,刚到这里,看见到处是戈壁,荒凉得很。休息了半个月,我们就开始搭建"地窝子",打树枝、割野草、挖房坑、垛矮墙。住进自己搭盖的房子里,感到很舒服。夏天虽热,可在"地窝子"里却挺凉快,冬天也不冷。"地窝子"留了天窗却没纱窗可安,安了门框没有门板可装,所以到了夏天,苍蝇和蚊子满屋都是,  相似文献   
4.
孙龙珍出生于江苏省泰县,1962年来到裕民支边。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前苏联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战斗中,为了保卫祖国领土,捍卫民族尊严,把个人安  相似文献   
5.
正在八师、石河子市,杨永青的名字无人不知,因为她曾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参与过石河子周总理纪念碑修建的全过程。如今,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2A级旅游景点,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到纪念碑前缅怀周总理。1964年7月5日,杨永青冲破家庭阻拦,写下"冲破万重关,创业在新疆,一心为革命,誓死头不回"的血书,和一批同样心怀理想,建设边疆的支边青年来到了八  相似文献   
6.
叶尔羌河畔的三师五○团,又叫其盖麦旦镇,汉语意为"野麻滩"。从1969年10月建团至今,北京支边青年张耀华与妻子王晓婉生活在此,野麻花开花落几十载,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在这里悄悄绽放……9月30日,从北京风尘仆仆赶回家的张耀华,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奖章和证书递给妻子王晓婉看。"耀华,为了照顾我,你活的真不容易,这个奖章和证书是对你最好的奖励。"说着说着,王晓婉紧攥着丈夫的手,突然流起了眼泪。  相似文献   
7.
《兵团建设》2013,(14):12
上海知青姜万富支边兵团那年17岁,到2009年退休回沪时,这位三师叶城二牧场医生的人生已穿越了43年,他用一生中最好的年华诠释了两个字——职守。姜万富曾说过,他有两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一个是1966年7月17日,这一天他离开上海,把命运与兵团连在一起;另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我们就会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摘自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楔子这是一个永恒的瞬间,一个屯垦戍边的典型细节。1952年2月下旬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进疆大军某小炮班的战士正忙着擦枪擦炮擦犁铧,静谧的军营里突然响起集合号,只听指导员喊道:"好消息,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9.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的发表是兵团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向全世界第一次就兵团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它的发表,对兵团外宣工作,尤其是当前新疆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发挥兵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特殊作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逻辑结构兵团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古代治边政策有多种方式,如朝臣纳贡、和亲、军事占领等,但唯有屯垦乃千古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04,(9):56-60
1954年10月7口,新疆军区遵照中央军委、总参谋部8月6日决定发布命令,宣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军区20万大军,有17.5万被编人牛产部队,包括二军、五军、六军的大部分,二十二兵团的全部官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