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是活跃在清朝晚期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在对外交涉中提出的一系列军事外交思想对晚清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李鸿章所提出地“以夷制夷”“和戎外交”“诚信外交”“弃藩邦保疆土”“重海防轻塞防”这五个方面的军事外交思想进行阐述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转移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根本没有建成近代化海军。与日本相比,由于晚清既无与近代技术转移相适应的市场竞争环境、工业体系基础,又无正确的科技观念以及系统的近代新式教育,所以洋务运动没能有效地实现近代技术转移,晚清海军几乎是"买来的"。缺乏技术转移支撑的这支外强中干的"中古的军队",在与近代化的日本海军交锋时,其技术转移不足的弱点暴露无遗。洋务运动没能有效地实现技术转移是晚清海军建设及甲午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民国时期金陵制造局生产的手枪 金陵制造局前身是金陵机器局。金陵机器局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兴建,次年竣工,现地址为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厂址。晚清时期,金陵机器局与同年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局、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以及1867年创办的天津机器局齐名,是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四大兵工企业之一,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工厂经历了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海疆与西北陆疆发生边患,清政府内部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海防、塞防两种国防观发生冲撞与磨合,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实质上是天下藩属与民族国家二元治理体制的冲撞与协调,也是国际秩序之争在中国的一次体现。通过这场近代国防战略的大辩论,近代战略家对政治与地理的战略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其间的政治叙事话语也有了新的演绎,反映出近代以来政治地理话语观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晚明内忧外患加重 ,松江几社文人在研习制艺诗文的同时 ,对时局颇为关注 ,尤注重对兵学的研究。几社诸人编纂了《兵家言》、《左氏兵法测要》等兵书 ,并且经世巨帙———《皇明经世文编》 ,也重点收录了有关兵事方面的文章。明亡 ,几社士子大都投笔从戎 ,参与匡复明王朝的斗争 ,陈子龙还为南明弘光朝上书言兵事 ,撰有《兵垣奏议》。松江几社作为一个民间社团 ,兴经世之举 ,研习兵法 ,并提出一系列针砭时弊的对策 ,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文社中是较为罕见的 ,这与几社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几社士子所提出的救世之策 ,虽未能得到当局者采用 ,但所提倡的自强之策、募练水师、重视边地理的考察 ,继续成为嘉道以后经世学者们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6.
台澎区域自宋、元以来就成为中国开拓海洋世界的前出要区。晚明以来 ,日本、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班牙殖民势力都对台湾有所觊觎和行动 ,最后荷兰殖民势力控制了台湾 ,但其侵占既没有法理基础 ,又缺乏长期占台的实力 ,终于难逃被中国郑氏海上力量驱逐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正>初中化学教学在进入总复习阶段以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因概念不清,实验操作不规范,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因复习方法不当,造成了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并力争在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是摆在学生和老师面前艰巨的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正所谓  相似文献   
8.
在甲午海战前清政府的海军建设中,铁甲舰的购买和使用一直居于中心的地位,"定远"号和"镇远"号几乎就是北洋水师的象征。但在世界范围内铁甲舰并不是一个舰种的专称,只要舰壳包裹装甲,使用蒸汽作为动力,主要武器装备是可发射爆炸弹的火炮的海军舰船都可以称作铁甲舰。而在晚清政府,铁甲舰却被用来专指一个舰种,说明其对于铁甲舰的理解和认识实际上自成体系,与世界并不一致。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1874年日军侵台的刺激,清廷重要臣僚将不能战的原因归结为日本有铁甲舰而中国无,铁甲舰被当作一个克敌制胜的舰种。这样的认知对此后海军的发展影响重大,如何应对铁甲舰成为此后海军建设关注的核心问题。从一开始采购"蚊子船"(伦道尔舰)期望用巨炮击穿铁甲,到购买"碰快船"(撞击巡洋舰)试图用撞角撞沉"铁甲舰",到订购"定远"号和"镇远"号装甲舰以铁甲制铁甲,甚至大量采购并不成熟的鱼雷和鱼雷艇都是为了对付铁甲舰。这样的舰船装备采购缺乏战略目标,以采购代替建设,形成了拥有即终止的怪局。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的巨大冲击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强烈刺激,是晚清时期军事教育转型的直接动因.它是在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的进程中开始的,引进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军事教育的军事教育体制,显示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同时,它是在封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展开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历史局限,并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使得一些晚清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新的富国强兵之路。以"师敌长技"理论为起点,"师夷长技""中本西辅""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等思想相继产生,并在军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思想从产生到被抛弃,并未对摇摇欲坠的晚清政治统治以及军事改革产生"挽狂澜于即倒"的应用之效。这是因为,晚清军事改革并没有催熟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军事改革理论体系,深层原因在于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和认识上存在局限性。军事改革缺乏系统的观念认知,在进行武器装备更新、体制编制调整及新式人才培养的同时,忽视了军事改革进程中系统观念确立这个关键因素,以致出现了将军事改革诸因素割裂开来分段推进的怪现象,造成了军事改革的总体贻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