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兴 《政工学刊》2014,(9):79-79
望远镜。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与竞争压力增大,"短视现象"在大众中间越来越普遍。事如人意的时候,春风满面;事与愿违的时候,乌云密布,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委屈的时候,便产生自我怀疑、怪罪他人的想法,心态浮躁,情绪低落,在个人的"小圈子"里打转转。这时不妨从"井底"跳上来,放下眼前的忧患得失,忍一时之亏和一时之痛,看长一点,看远一点,从长计议,不断积蓄能量,乘风破浪,一步一步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放大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相似文献   
2.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在给这个时代带来一种无比震憾的同时,也给社会浮躁者注入了一针清醒剂。许三多,这个连自己父亲都称之为“龟儿子”的农村娃,在别人的嘲笑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品味许三多的军旅足迹,有几个关键语格外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态度决定一切,是中国男子足球队闯入世界杯后各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细细品味,总觉有些不妥。中国人对很多东西是容易发热的。一入世,全国都在谈入世,好像入世后.什么也不用干,就会在国际大家庭里分到一杯羹;要么就是大喊狼来了,太可怕,惶惶然。应该说入世后更多的是考验,需要大家少一份浮躁、麻木、天真,多一些理性、认真、清醒,而  相似文献   
4.
新任职指导员朝气蓬勃、富有激情,同时也需要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浮躁心理、踏实干事,避免工作上的畏难情绪、勇于承担,尽快在官兵中树立威信、凝聚人心、打开局面。修身养德去浮躁。不少新任职指导员一上任就想"新官上任三把火"、踢开"头三脚",想问题、办事情难免局限于自我简单认知,产生急功近利心理。为此,新任职指导员要有"三心"。静心学习。  相似文献   
5.
强化“学习是第一素质”的理念。一是坚持边干边学,防止“以干代学”。要将干与学有机统一起来,把组织每一次大项活动,作为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严谨扎实作风的过程;把解决每一个棘手问题,作为提高政策水平、积累办事经验的过程;把开展每一次调查研究,作为提升能力、开阔视野的过程。这种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急用先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更明确,研究问题更深入,更容易人脑入心。二是坚持深钻细研,防止“浅尝辄止”。要克服浮躁心理,善于从应酬和事务性工作中“腾”时间,静下心来多思考、多研究,谋求解决工作难题的思路和办法,使自身在学而知之、学而思之中脱贫、脱俗、脱愚、脱媚,防止出现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无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吃饭要吃快餐,出门喜欢以车代步,用电脑打字代替写字,用网络媒体代替传统阅读,用网购代替逛街,用电视相亲来寻找人生伴侣……总之,快速成了现代人生活的鲜明标志。快速的生活节奏给人们的心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开始变得浮躁,还未付出就想功成名就,还未修炼好自己就想一夜成名;讨厌等待、易怒、缺乏包容心、自私、冷漠,喜欢倾诉却无法静下心来聆听,每天都像陀螺一样旋转却很少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虽然军营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单纯,但是青年官兵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社会大潮流中,也很难避免陷入这样的浮躁之中。  相似文献   
7.
林奇聪 《环球军事》2012,(13):31-31
近来,从钓鱼岛购买风波,到各种联合军演,从自卫队“夺岛”计划曝光,到外交拉拢太平洋岛国,日本表现活跃,花样百出。面对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日本似乎染上了“浮躁病”。翻开历史的帷布,日本式的“浮躁”只是过去的翻版。追根溯源,此类种种,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8.
针对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干部存在思想上浮躁、工作上急躁、指导上粗糙的问题,就如何改进领导作风,谈几点体会和认识。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解决浮在上面的问题精力往下投。领导的日常事务较多,既要加强与上级的联系,又要领导机关工作,还要关注基层工作落实情况。这些工作,都要牵涉领导的精力,协调处理不好,就影响工作落实效果。为了化解这个矛盾,要做到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搞好工作协调,使领导少些忙乱,挤出精力下基层;对上级工作组、军地来往实行对口接待,不搞多头陪同,使领导少些应酬,腾出精力下基层;倡导少为家事分心,使领导能集中…  相似文献   
9.
追求与强求     
追求是一种奋进的生活状态,强求也是一种奋进的生活状态,追求和强求因一字之差,从表象上看起来都是奋进,却蕴含着不同的生活理念。一个是健康向上的、积极科学的生活方式,一个是非理性的、情绪化的、浮躁的生活势态。也许我们并没有在意什么是“追求”、什么是“强求”,头脑里也没有清晰的“追求”和“强求”这两个概念去指导生活,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自觉不自觉地就会被这两种方式所涵盖。有追求才会迎难而上,感到生活的每一天都非常有意义,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生活中,矛盾和问题以及工作中的失利总是难免的,有了追求会感到处理矛盾…  相似文献   
10.
告别浮躁     
曾在杂志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澳洲有一位动物学家从亚马逊河流域带回两只猴子,一只壮硕无比,一只瘦小赢弱。他把它们分别关在两只笼子里,每日精心喂养,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一年后,大猴子死了,小猴子还活得好好的。为了不中断研究,他又逮了一只壮硕的猴子,可是不久,这只壮硕的猴子也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