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炬 《中国军转民》2014,(11):67-69
<正>洋务思想家郭嵩焘、郑观应等认识到,片面发展军事工业的现代化路线不符合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要求,不利于中国新式经济的发展,所以纷纷要求改变优先发展军事工业的路线。清朝后期,从道光二十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840年至公元1911年),历时71年时间。其间清朝政府逐渐走上了崩溃灭亡之路。尤其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开始传入中国,给沉睡多年的中国以强  相似文献   
2.
无我的境界     
前些天读史,读到清朝名臣谢济世的故事,内心颇多感慨。清朝名臣谢济世,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官,一次充军,一次刑场陪斩,经历之坎坷,实令人不忍卒读。凭这些遭遇,我们都会认定他的一生充满了怨愤和不平,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清朝后期,侵略者接连不断的海上入侵和边防蚕食致使中国边疆动荡不安,直接刺激着清朝后期国防思想的大变革、大发展,形成了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体的反侵略思想,由海防战略思想、海岸和海港建设思想、海军建设思想共同支撑的海防思想和以"中外之防"的治边思想、内外兼顾的陆防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边防思想.这些思想影响了一系列清朝后期的反侵略战争与军事变革,较之传统国防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其本质上的被动性、不彻底性,就其理论水平而言仍存在着诸多缺失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钦伟 《云南国防》2002,(4):39-39
清朝将领杨时斋的用人观很明确,就是“军营中无人不可用。即如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坐;瞽者,令其伏地远听。”他认为,聋者因耳塞少听可免泄漏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跛者行走不便而善坐;瞽者目弱耳聪精于体察动静。杨将军因为用人得当,使每一个人都能在战斗中发挥自己的长处,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真正提高,因此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清朝的一代名将。  相似文献   
5.
许华 《当代海军》2001,(10):36-38
19世纪70年代,中国向西方海军强国派出了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栋梁之材。刘步蟾,就是这批最早的海军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6.
张俊 《当代海军》2005,(12):62-63
但凡中国人,都忘不了中日甲午海战。可大家对此前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并不了解,实际上北洋舰队这两次访日无论是对清朝海军还是对日本海军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政府认为“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因此对日本十分关注和警惕。北洋水师的缔造者北洋大臣李鸿章也认为: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村落,窖藏着一份百年的海军情怀。从清、民国到新中国成立,这里走出了近十代海军英才,他们的“村规民约”上熔铸着为中国海洋权益,民族兴衰而战的执著精神。  相似文献   
8.
清朝康熙时期,大臣明珠是掌权最大的官员之一,为人为官不但清廉正义,而且疾恶如仇,因而有不少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官员都对他恨之入骨,无不欲除之而后快。有一年,明珠正在暗中与几位贪官较劲,结果反而被那几位贪官联合起来反咬一口,陷害明珠贪污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海军,是在清朝末年海军的残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国初年,由于军阀混战,其海军曾分裂成地域性的闽、粤、东北三大派系(亦称马尾系、黄埔系、青岛系);1932年,蒋介石为培植自己的嫡系海军,在江苏省镇江筹办了电雷学校(又称电雷系)。虽然,早在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改旗易帜,民国形式上统一了,但海军仍未统一成编,尤其是东北海军(即后来的海军第三舰队)仍我行我素。现根据有关历史文献和资料,将原东北海军及第三舰队的兴衰作如下记述。东北海军前身在沈鸿烈创办东北海军前,曾有一支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清朝"文字狱"的发展历史,指出了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的主观目的及造成的客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