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边关雄鹰     
在边关,无论是在晨曦还是在暮霭,鹰的展翅就像一面黑色的旗帜.这旗帜是静止的,也是动态的,在守防官兵心里不仅代表一个高度,更是梦想希望的天堂. 当然,在这里,鹰动静之间的风向,永远都是充满诗意和美感的—— 你瞧,在广阔的蓝天里,一只鹰的敏锐就像潜伏在大山隐蔽处的守防官兵,洞察着千里防线,挺举着万里江山.而在刚劲的翅膀上,处处呈现高傲和矫健. 在边防待久了,守防的官兵最喜欢读鹰的桀骜不驯,他们了解鹰都胜过了解自己.在这里,每一个守防的官兵都知道:鹰是最具灵性的精灵,在它们的心里,翱翔蓝天就是最美好的梦想.只要一息尚存,拨云穿雾都是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公文总是给人以枯燥、乏味、呆板的感觉,没有什么美感可言.本文从公文这种文体所呈现出的样式和所运用的语言特点入手,揭示出公文所特有的美感,即公文格式所表现出的力量美和庄重美,公文语言所显示出的质朴美和精练美,为人们更好地使用这种文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俗话讲“距离产生美”,说的是由于距离变化引起人们的心灵体验,产生美感的审美观。对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也需要增强美感来体现主旨,增强实效。拉近“需求距离”。解决教育与官兵之间的精神性需求矛盾,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史记》实录精神与托愤精神组合为突破口,阐述了实录精神、托愤精神的远源和在史文中的凸显,进一步挖掘二者之间相悖的二元性关系,从而揭示《史记》中所蕴含的这种文化悖论本身的深刻性、美感魅力以及难解的文化之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