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防》2008,(12):51-54
构建与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相适应的国防后备力量安全管理机制;强化“三种功能” 提高“三个能力”;加强应急动员力量建设应着力解决好“三个难题”;国防后备力量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两点启示;积极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工艺在KD-I型SiC纤维表面制备了SiC涂层,选择2h、4h、6h和8h四个时间点研究了沉积时间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CVD SiC涂层的SiC纤维较无涂层的纤维来说强度有所下降;在所研究的沉积时间范围内,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涂层的厚度有所增加,涂层由不连续的岛状转变为连续层状,纤维的单丝强度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预示着我国经济政策思路从凯恩斯主义逐步转向供给学派,经济发展着力点从"三驾马车"转向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特别是产品质量已经上升到国家改革层面。  相似文献   
4.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大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努力为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0,(7):15-16
兵团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后,农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确定了2010年发展目标:力争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增速达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增长16.3%。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0785元,增长9.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185元。增长12%,新增就业人数3800人。  相似文献   
6.
标准经费是部队生存、发展的主要财力,管好用好标准经费,关系部队的稳定和战斗力的提高,影响部队建设大局。从部队实际看,标准经费管理形势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问题。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切实提高标准经费使用效益,必须做到经费统管、预算统控、物资统供。同时,实行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和标准化考评。  相似文献   
7.
发挥场镇合一的体制优势,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努力把场镇建设成师、市乃至兵团的经济强镇、工业重镇、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西安船舶设备工业公司充分发挥军工科技资源优势,发掘和整合内部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民品产业,不仅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而且将发展的触角向"低碳"、节能、环保领域延伸,  相似文献   
9.
近距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CAS)是空中作战力量支援地/海面部队的重要作战样式。基于美军使用机载前进空中控制员(forward air controller(airborne),FAC(A))执行CAS的作战分析,总结出无人机引导有人机执行近距空中支援的军事需求,并就有/无人协同近距空中支援的典型作战场景、任务流程、体系节点分工展开分析,重点剖析末端协同实施阶段涉及的核心技术,基于主要体系节点通联方式和能力需求分析,给出了有/无人协同近距空中支援的工程化实施思路,为有/无人协同近距空中支援体系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实现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显著标志和巨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做出的最有说服力的应答.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宗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逻辑前提;准确揭示、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明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