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格尔把美学界定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的哲学",其研究对象仅局限于艺术美,是从研究它的概念开始,他在驳斥了康德关于真实的事物是不可理解的观点后指出,美与真是一回事,最后给美的定义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作为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始终关注着“天空”、不懈地去创造和践行崇高精神品质、塑造我们精神世界的人,是我们的学习典范。他紧盯理论前沿深钻研、扎根三尺讲台建功业、汗洒军营内外勤宣讲、  相似文献   
3.
倪红燕 《政工学刊》2014,(10):82-83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一篇论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文献,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注重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运用。马克思曾经深刻阐明了他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政工学刊》2014,(8):82-83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这部著作写于1886年,最初连载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1886年第4、5期。1888年,经恩格斯修改并加写一篇序言后出版了单行本。《费尔巴哈论》由1888年单行本序言、正文四章和结束语组成,核心思想是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熟知非真知。意思是说,人们经常接触自以为十分熟悉的事物,并非真正了解、熟悉它。在现实生活中,熟知而不真知的现象,屡见不鲜,俯拾即是。譬如,人对自己的身体可说是再“熟知”不过了,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八大系统的基本功能,未必清楚内脏器官的分布状态及其运动规律;日月星辰、风雨云彩,人们几乎天天见面,“熟知”极了。但日月的构造、星辰的运行、风雨的形成、云彩的变因,对许多人来说,是压根儿未曾解开的“谜”;我们经常运用某些成语作文、造句,似乎“烂熟于心”,但若问某些成语的出处、典故,它…  相似文献   
6.
王春廷 《政工学刊》2009,(10):17-17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成名多年之后,面对记者关于其成功原因的提问时,略有所恩后说,这都得益于20多岁到30岁期间那段默默无闻的日子。记者愕然不得其解。他随后解释说:那段时间自己是一名普通教师,不用像现在这样天天忙于各种应酬,因而让他得以有时间静静研究前人关于哲学的若干著作,从容畅游于浩瀚的哲学海洋,从而有机会触模到人类哲学的最高殿堂。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1月29日,75岁的海军复转军人荆学增热血沸腾地唱起他最喜欢的革命歌曲,他是屯垦戍边50年的千名海军中的一员。这50年和歌里唱的一样,1100名海军复转军人听党的话,为了祖国、为了新疆,舍小我、顾大我,扎根兵团、奉献边疆,形成了一种超越自我的、以国家、民族的  相似文献   
8.
李兴 《政工学刊》2011,(7):74-74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而"万丈高楼平地起"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就大业,既要"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9.
娇滢 《环球军事》2013,(14):63-65
有一种看不见的精神渗透于整个民族,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种精神,它使人们无论善与恶都打上了这种烙印,并经过不同时代人的传承,形成民族的特征。康德和黑格尔是德国哲学传统的象征,笛卡尔和伏尔泰是法国思想的代表,洛克和伯克是英国政治思想的象征,威廉.詹姆斯和约翰·杜威则是美国式理性问题研究方法的典型。法圈的独特性,凝聚在巴黎的凯旋门下,它默默诉说着当年的血与火、生与死、罪与罚。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20世纪30年代之前,“悖论”曾掀起过第一次研究热潮;70年代以来又掀起第二次研究热潮。我国十年来也渐渐掀起研究热潮。既然,几乎经过整个20世纪的努力都无法消解强化说谎者悖论(P),很自然地,不少时哲便转而求助黑格尔的“真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