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一种,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最早出现在清末,五四后至二十年代达到鼎盛,其标志是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团体——国家教育协会和专门的学派——国家主义教育派。清季民初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从内因上看是受民族危机的刺激,在外因上则是受日本和欧美同类思潮的影响。该思潮对清季民初中国教育,特别是对二十年代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平流层飞艇定点悬停控制是飞艇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该控制问题可以转化为非线性多目标优化问题来求解。遗传算法是解决现代非线性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基本遗传算法在解决定点悬停飞艇实际控制问题时,具有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在遗传进化过程中随机性较强、搜索效率低下及耗时多等缺陷。通过借鉴并行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向量评价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在基本遗传操作中添加切断算子和拼接算子,设计一种改进遗传算法来改善上述缺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镇西府,即今巴里坤县。在清代,曾为西路军的大本营,新疆郡县化的策源地,又为同治年间清朝在新疆的飞地,是与清朝统一和建设新疆,坚守与光复新疆具有密切联系的历史名城,在我国西部版图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不容替代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在表现内容、构思方式、诗歌风格等方面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创作个性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开拓了七绝的题材 ,提高了七绝的表现手法 ,以组诗的形式扩大了七绝的容量。李白、王昌龄二人个以其成功的艺术实践为唐代七绝的成熟和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白乐府诗歌在对汉魏乐府继承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李白乐府在思想内容方面形成独特风格,最主要的特点体现为一个“真”字。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养气说"虽然最初只是传达一种哲学观念,但是后世的文论家却不断发展孟子的这一学说,逐步赋予其文学性内涵。而这一趋势在明清诗话中发展到极致。明清诗论家不仅开始用"气"对林林总总的诗歌进行分类、品评,并且也把孟子"养气"的观点带入到明清诗话中,用于探讨不同诗作风格的形成根源。  相似文献   
7.
明清官话的标准音问题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学术界各家运用不同资料,从不同角度对标准音进行定义。我们排列各家关于明清官话标准音的主要观点,归纳分析其理论思想,并对各家争鸣焦点提出些许拙见。  相似文献   
8.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美学思想的核心,他的七绝就集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清真自然就是李白七绝的主导风格.在具体作品中又分为五种风格形态:刚健豪放、飘逸旷达、俊爽明朗、含蓄蕴籍、清空渺远.有时并不能严格区分,因为有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多种风格的特点,这也正说明了李白七绝艺术风格的多姿多彩.李白七绝清真自然的艺术风格,不仅与他的文学主张有关,而且与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任情自适的个性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边疆危机纷至沓来。晚清政府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三次调整边防策略,相继形成了“郅治保邦”、“海防与塞防并重”和“保藩固圉”的边防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的兵锋战火。但又造成了“和”不能争主权、“战”不能取胜利的被动局面,加剧了清政府的民族危机、边防危机和统治危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边塞诗史上继盛唐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期,清代边塞诗在反映地域、创作主体、表现内容等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新变与深化,从而形成了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即反映地域的扩大化、创作取向的学者化和表现内容的民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