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细节比对的概念,通过细节比对技巧在实际火灾案例调查访问中的运用,提出了细节比对方法的作用以及成功进行调查访问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多传感器量测融合算法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归纳三类多传感器量测融合算法,即扩维滤波法、伪序贯滤波法和复合量测滤波法。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各类算法的滤波精度,证明它们均能在各自给定的条件下实现线性最小均方意义上的最优滤波。仿真实例对各类算法的计算量和灵活性等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扩维型信息滤波器的计算量最小、灵活性最高,扩维型Kalman滤波器、伪序贯滤波器的计算量较大,而两种复合量测滤波器对各传感器的量测矩阵有一定要求,以致灵活性较差。所得结论对量测融合算法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星地时间同步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星地双向时间比对能有效提高星地时间同步的精度。在分析了星地距离变化对星地双向时间比对可引起百纳秒量级误差后,提出了前后历元观测数据差分改正方法,通过数学仿真验证该方法能达到纳秒量级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就通过数据库数据对《儿女英雄传》中的程度副词"最"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汉语中的"最"相比较。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对比了中外军队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并给出了对我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混合经济体制在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与民主社会主义的西方世界同时存在,并且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学者们对混合经济体制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导致了论证上的分歧,文章在论述上将采取在国家意志层面上的混合经济体制概念内涵。通过对两种混合经济体制从所处的文明发展阶段、国家的指导思想、发生学、组成成分的功能以及目标趋向等层面进行比较分析,改变传统对混合经济体制研究中对两者在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不足。两种混合经济体制的相似点关涉到混合经济体制模式未来发展和对二者关系的认识问题,而传统对此研究的认识论基础主要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故而在思想认识产生了上一些问题,文章将采用“一分为三”的方法论对此进行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聚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磷酸铵是膨胀型阻燃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其本身所具有的高效、安全、经济等特点使得聚磷酸铵的生产成为阻燃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介绍聚磷酸铵现有的生产方法 ,并对其中几种主要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集对分析法的概念,详细讨论了集对分析法对多指标问题的评估步骤、方法及特点.文章最后运用该方法对一个分队作战仿真实例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证明了集对分析法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为促使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系统尽早加入国际原子时计算,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及捷克无线电工程和电子学院两个守时实验室接收机产生的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观测数据,开展基于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北斗三号信号的多路径噪声影响小于北斗二号信号,且信噪比优于北斗二号信号。对比已有的研究,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B1C和B2a)共视时间比对的噪声相对于北斗三号卫星播发的北斗二号兼容信号体制(B1I和B3I)有较大的改善,其结果与GPS、Galileo共视比对结果相当,且在零基线共钟比对中,基于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比对钟差的标准偏差相对于北斗二号信号提高了40%以上;利用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得到的亚欧两地钟差噪声小于北斗二号信号,且比对钟差的稳定度相对于北斗二号提高了10%以上。该试验也可为北斗三号时间比对纳入国际原子时计算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在表现内容、构思方式、诗歌风格等方面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创作个性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开拓了七绝的题材 ,提高了七绝的表现手法 ,以组诗的形式扩大了七绝的容量。李白、王昌龄二人个以其成功的艺术实践为唐代七绝的成熟和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