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要地反巡探测系统的设计需根据作战指标确定系统能力,此问题涉及到系统的建模及效能评估。应用随机服务理论,对要地反巡探测系统的搜索过程建立了M/D/C模型。根据M/D/C模型计算公式,以AR320地基监视雷达、地空联合探测的搜索过程为算例,验证了搜索模型的正确性,给出了目标漏警率、搜索波束数量与目标出动强度的关系。此模型扩展性良好,研究结果可对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型舰艇或舰艇编队机动性能差,且单枚声诱饵对抗效果差等问题,分析多枚声诱饵协同对抗水下声自导航行器使用方法,通过舰艇、声诱饵和水下声自导航行器间的运动几何关系,建立多枚声诱饵协同对抗数学模型,利用蒙特卡洛仿真对比分析纯机动、使用单枚声诱饵和多枚声诱饵不同对抗决策方法对水下声自导航行器捕获概率的影响,证明所提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3.
从信息化条件下防空作战的实际需要出发,描述了搜索雷达与火控雷达的侦察效能对群抗击效率影响的基本特点,运用概率论和防空兵射击指挥理论,建立了防空兵群分散指挥和集中指挥时,搜索与火控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对群抗击效率影响的数学模型,结合实例计算分析了选择射击指挥方式时搜索雷达发现目标概率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红外/雷达传感器协同跟踪算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常情况下 ,主动传感器在检测到目标之前就暴露了携带它的飞行器 ,因此 ,在作战环境下 ,限制主动检测设备的使用是必要的。被动传感器工作时具有隐蔽性 ,在现代军事跟踪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了红外 /雷达的协同跟踪 ,以满足跟踪精度和隐蔽性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5.
"先王"观念与"法先王"思想基本为同一范畴。"先王"观念与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紧密相连,还与中国古人对"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延续性"的深刻认识有关。《尚书》中尚未出现"法先王"一词,但是"先王"观念非常浓厚,是中国"法先王"思想的文献源头。"先王"观念也是历史观念的重要体现,它与"殷鉴"思想、"忧患"意识一起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的整体,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即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采用内部审计的科学方法、加强内部审计的机构管理和完善内部审计的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防锈甄别实验及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钼酸铵、亚硝酸钠、苯甲酸、苯甲酸钠、肉桂酸和肉桂酸钠等6种气相缓蚀剂的气相防锈能力和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单组分盐类物质本身不具备气相防锈能力,但2种无机盐和2种有机盐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从防锈效果上看,钼酸铵完全可以代替亚硝酸钠,但由于其用量较高,成本上会高于传统的亚硝酸钠系气相缓蚀剂.  相似文献   
8.
针对潜艇磁性防护,基于磁偶极子阵列模型,建立了潜艇磁性目标高精度磁场计算模型。提出了利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利用该求解算法进行了模型计算与实测数据比对,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能够有效适用于计算高精度潜艇磁场。基于奇异分解的方法计算了潜艇高空磁场,计算结果可供潜艇防护磁性探测参考。  相似文献   
9.
驱护舰编队对潜防御作战兵力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驱护舰武器装备的发展,结合现代海上对潜防御作战的新特点,对驱护舰编队在海上对潜防御作战中的兵力运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驱护舰编队对潜防御作战的指导思想、兵力运用原则和兵力攻击行动方式,并就确保编队的兵力行动提出了引导保障、安全保障应遵循的战术原则,对部队作战与训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Secret French plans to launch guerrilla-style raids on the British Isles devised in the spring of 1796 were referred to as ‘chouanneries’. The name and concept behind these small-war operations were modelled on the irregular tactics used by the Chouan rebels in the Vendée, which the French state army had brutally quashed, but some wished to transfer into their institutional practice. Part of France's ongoing military strategy in the war against Britain, which included fomenting insurrection in Ireland, these irregular operations were to be manned partially by pardoned deserters and released convicts and prisoners of war. Of these, only Tate's brief invasion of Wales in 1797 was realised, but the surviving plans provide insightful historical lessons into an Anglophobic mindset shared by a small network of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 decider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shock and awe tactics. Largely motivated by the desire to take revenge for Britain's support of counter-revolutionaries in the Vendée, these plans could more aptly be referred to as counter-‘chouann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