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各级经济动员管理部门的职能,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可分为高层、中层、基层和具体动员对象四个层次。宏观经济动员系统应具备动员潜力管理、资源调度分析、预案生成与管理、计划管理、预警体系及管理、动员预测和模拟演练等功能;微观经济动员系统应具备产品储备管理、技术物资和财务管理、潜力分析、转产能力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忠勋  王华悟 《国防》2008,(2):49-51
"国家安全"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民族发展的需求和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拓展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变  相似文献   
3.
4.
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任务是由保障全面战争、核战争需要转变为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其主要特点是:必须以局部经济动员为重点;必须突出高技术动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变力;必须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中心任务。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对管理体制的要求是:把健全组织机构作为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军民结合、平战结合、虚实结合”作为加强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把协调四个关系作为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动员效率的关键环节;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强有力的调节体系作为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是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动员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存在重复建设、布局不合理、缺少演练的机会和监督检查、动员法律责任与权利很难落实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统一规划,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有计划地组织演练,加强对其监督检查,同时切实加快法律建设。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动员宏观决策指标体系是用于决策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其体系及数据的处理可采用规范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军品产值、国家国防和动员开支、军工劳动力人数、每千人外科医生数、国防工程投资总额、国防科研和开发经费总额、城市人均人防工程设施面积、高速公路中飞机跑道段长度、每50公里公路加油站数、每50公里汽车修理厂(站)数、每千人病床数、每百人电话机拥有量、移动电话用户、大型货车拥有量、大型客车拥有量、铁路货车拥有量、特大及大型机动船拥有量、粮食储备量、汽煤柴油储备量、天然和合成橡胶储备量共20个指标可选用来构建其体系。用限差阈值法对不同量细的国民经济动员指标进行无量纲化评价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防法>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研究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开放性、自主性、快速反应等基本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系统需要使用到的主要关键技术——预案模块化和组件化以及任务分配模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述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潜力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应把握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俊鹏 《国防》2007,(5):39-40
我国《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