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基坑开挖时的变形、稳定性及对坡顶建筑物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例,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基坑边坡在直立开挖与支护过程中的位移场、应力场及对坡顶建筑物影响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岩体卸荷引起变形,支护结构可以限制变形的发展,开挖面处岩体失去原有限制发生卸荷回弹,使得边坡顶部和靠近开挖面处出现拉应力集中区,层状岩体的软弱夹层处会产生较大的剪应力,并随着开挖加深而增大;开挖后边坡顶部已建挡墙附近应力消散,坡顶产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2.
开挖技术,即非开挖铺设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是指利用岩石钻掘、走向测控等技术手段,在地表不挖槽和地层结构破坏极小的情况下,对诸如供水、电缆、光缆、有线电视线路、天然气、污水等公用管线进行探测、检查、修复、更换和铺设的一种高科技环保新技术。按照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ISTT)的定义,这里所指的管线其直径一般不超过1米,但从广义上来说,其他如大直径(直径大于1米、人可进入)管道、地下隧洞工程、地下环境治理工程等,也都属于非开挖技术的应用范畴。同传统开挖施工技术相比,非开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不影响交通,不破坏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3.
深基坑预应力锚索支护对临近既有建筑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预应力锚索桩支护体系对既有建筑物基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与锚索不施加预应力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得出了锚索施加预应力可以减小既有建筑物的地基两侧的变形差。但是锚索倾角太小或锚固段完全位于建筑下方,会降低锚索的预期效果,有可能导致建筑物开裂。所以应考虑锚索的倾角和锚固段的位置对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层建筑深基坑围护工程施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坑开挖性状有限元分析其特点是能够自动选用模拟各支性能的土体本构关系,并用反分析法确定基参数,场地被始应力场,开挖荷以及土-支结构的相互作用效应等均采用了新的更为合理的计算,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工程实例简述了结构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目前和今后结构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论述目前用于深基坑开挖支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用三维间粘塑性有限元方法来模拟软土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并阐述了所开发的三维弹粘塑性有限程序的理论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隧道扩建合理开挖步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隧道的扩建施工技术仍然是借鉴新修隧道的施工方法,没有专门针对隧道扩建的施工方法,因此,需要积极探索适用于隧道扩建的新施工方法.以重庆市机场路拓宽改造工程的渝州隧道扩建为依托,从合理拱轴线的角度出发,确定隧道扩建的合理断面形式,再根据不同的拱跨和拱高来确定隧道扩挖合理施工步序,证明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它适用于类似重庆地...  相似文献   
8.
土钉支护技术以其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灵活多变等优点在基坑边坡支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某基坑深6.1米,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都比较复杂。本文介绍了该基坑土钉支护的设计和施工,重点介绍了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方案以及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并对监测要求和监测结果作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非爆破法开挖工序中的关键问题——导向孔布置方案优化,结合非爆破施工实作流程及工艺,利用波动理论探索了破碎锤冲击破岩机理。破碎锤通过钎杆冲击导向孔产生孔间贯穿裂缝进而破岩掘进,破碎锤冲击破岩的过程是岩石被拉坏的过程,孔间岩石中的切向应力是提高破岩效率的关键因素。基于岩石断裂力学理论,总结得出导向孔间裂缝产生、扩展、贯通的判据,并依托实际工程进行验算,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提出了导向孔布置优化方案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静静地埋头回忆、兴奋地高声述说,举手投足间,依稀可见当年的沉稳与干练,这就是电铲工方凤莲。她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打破了多项水电施工挖掘记录,并创造了水利施工中"一远二近先扫边"的开挖法。人们都说她"巾帼不让须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