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进入泰州海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指挥一江山岛作战并首次取得陆海空联合渡海登岛作战胜利的张爱萍将军所写的《沁园春》: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掣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相似文献   
2.
《当代海军》2003,(9):2-5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张爱萍将军于7月5日在北京逝世。解放战争初期,张爱萍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在指挥部队破击津浦铁路顽敌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1948年底,他伤愈回国,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渡江战役伊始,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他坚持以人民军队为基础,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团结坚持以人民军队为基础,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团结教育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创办了我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及第一个海军技术研究指导机构——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从接管国民党海军机构,舰船开始,不到两年时间,就建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期"风云人物"栏目发表的是一篇关于张爱萍将军的文章。也许有人质疑风云人物应该是当今社会上很活跃、很有影响的人,一位已故将军怎么能被称为风云人物呢?不忙,您看了这篇文章,定会疑惑尽释。  相似文献   
4.
张胜 《环球军事》2008,(6):8-1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即从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在这次史无前例、影响深远的战略性转变当中,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和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发挥了无形而又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对于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张胜在其新著《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中首次作了详尽的披露——  相似文献   
5.
1975年以后,张爱萍担任过国防科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等职,组织领导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和生产。他在主抓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地球同步卫星的工作中,亲临一线指挥,制定规章制度,关心科技人员,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尊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6.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坐落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的焦庄户村,距市区60公里。1964年,焦庄户民兵斗争陈列室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由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在抗日战争中,焦庄户人民群众和民兵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战”这一特殊形式。同国内外敌人展开英勇斗争。这里是北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7.
徐平 《政工学刊》2004,(7):35-36
~~怀念张爱萍将军@徐平$海军政治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8.
1955年1月,张爱萍在任华东军区参谋长(1954年10月已被任命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尚未到职)时,组织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首次进行解放一江山岛联合登陆作战,显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当时,我在华东军区机关做秘书工作,对一江山岛的作战情况比较了解。在张爱萍老首长逝世一周年之际,我把我所知道的有关张爱萍与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一些片断告知大家。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06,(9):36-36
两年前,两个英国年轻人李爱德和马普安用了384天重走了长征路,并且出了一本书——《两个人的长征》。他们走的时候用GPS做了精确测量,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不到6000公里,没有过去说的2.5万里那么长。那么,70年前红军长征究竟走过了多少里路?摘自《党员文摘》的这篇文章将给你答案。  相似文献   
10.
卢辉  李华 《军事历史》2010,(1):F0002-F0002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今达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排长、营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