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3艘橡皮艇"不翼而飞"清晨5时30分,南海某海面,漆黑如墨。常言道:无风三尺浪。微风轻拂的海面上,阵阵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停地拍打着岸滩,听着听着,让人恍若在梦里。此时,数十名两栖"蛙人"借着晨雾掩护,分乘3艘橡皮艇从远海深处慢慢划来,他们是带着"破袭‘敌'无线电通信接力站"的艰巨任务远道而来!经过一个多小时协力挥桨,橡皮艇抵达岸滩,全副武装的两栖"蛙人"从艇中一跃而出!橡皮艇停靠岸滩一线很容易被巡逻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能在极低的信噪比下进行工作的同步技术。发端发送脉冲线性调频(Chirp)信号,收端用高速进行相关检测,从被噪声淹没的Chrip信号中可快速准确地提取同步时基。本文介绍了此同步系统的性能分析、实现方法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我军现代意义上的军事通信——无线电通信,诞生于1931年的红军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之前,全军拥有电台最多时达50余部,基本上可以保证军事通信联络、技术侦察、抄收新闻等项任务的需要,那时的通讯器材主要是前线部队在战争中以高昂的代价缴获的战利品。  相似文献   
4.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28(5):46-46
在过去的20年中,几乎所有的电子装置已经变成数字式的,只有水下通信落后了,还保留在模拟状态。到最近为止,甚至最先进的水下通信系统还以一定载波频率的频率调制为基础,而只有显示和控制功能用更灵活的数字技术来实现,这给用户施加了局限性,因为它们不同于短波无线电通信。  相似文献   
5.
现代海战对信息和信息传输的需求忧为制胜的关键,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舰艇通信系统模块化技术是能舰艇通信系统适应未来作战需求的重要环节。舰艇通信系统有着与陆军野战通信系统不同的作战使用环境和战术需求,因此,根据舰艇通信系统的特点,研究其数字化、模块化技术的发展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二战中,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组成了轴心国同盟。根据盟约,三国之间要进行军事技术的相互援助。但由于日本处于东北亚,与德意之间隔着中国、苏联两大战区,除了无线电通信外,双方难以联络。而当时的远程无线电技术落后,保密性又差,既无法传输机密技术图纸,又无法保证中途不被盟国无数的监听电台截获,这使日本—直无法从德国获取自己最需要的航空发动机、雷达、声呐等技术装备。尽管意大利曾派远程飞机侥幸穿越中亚抵达日本,并顺利返回。  相似文献   
7.
无线电通信技术作为当时的"高科技"技术,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为了掌握这一技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高瞻远瞩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一技术在之后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有力地保障红军作战的指挥与协同;保障苏区与中央、中央与共产国际之间的通信联络;侦听敌电、破译密码、获取敌情;抄收中外新闻、广播红色消息等等,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平戈 《环球军事》2014,(22):54-56
2014年10月19日瑞典军方(后文简称瑞军)截获1个通信信号并在瑞典近海发现1艘“不明外国潜艇”,据17日截获俄海军向加里宁格勒发送“紧急无线电通信”初步确认该艇属于俄海军(但遭到俄海军否认,并表示该潜艇可能属于荷兰)。随后瑞典军方暂停了所有非必要空中飞行,并在瑞典近海对该潜艇展开高密度搜索,成为冷战结束以来该国军方最密集的潜艇搜索行动。此举使瑞军反潜装备再次引起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军用无线通信系统模块化的发展,提出了采用参量对模块化程度进行评估的思想。同时在研究战术电台中频数字化模块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该模块的方案,指出了其主要技术指标与所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此模块的研究实现能提高战术通信系统的性能,使我军战术电台的数字化,模块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人们在研究无线电通信时,发现了相互干扰的现象,这种现象为电子战的产生奠定了科学基础。一个世纪过去了,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战已演变为现代战争的一种重要作战样式。打赢电子战成为了掌握信息控制权、战场主动权和战争制胜权的前提;电子战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