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流变液的摩擦与润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羰基铁-矿物油体系磁流变液和基础油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磨斑直径,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磨痕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与基础油相比,磁流变液的摩擦加剧,润滑性能降低,磁性颗粒是导致其润滑性能下降的首要原因;摩擦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表现为犁沟效应.  相似文献   
2.
氧传质理论因存在不确定的参数(象液膜厚度,旋涡在界面的停留时间,表面更新率等)而不能用来预测河流复氧系数。简要回顾了氧传质理论,从水力学的流速对数分布律出发,结合复氧机理推导了液膜厚度δ的表达式,用试验资料拟合了其中的比例系数。从而使含参数δ的传质理论模型能够用于实际中。  相似文献   
3.
电静液作动器兼有传统液压系统和直接驱动的机电作动系统的优点,已在一些工业液压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阐述了电静液作动器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其电机和液压部分分别建立非线性模型,并设计了三级闭环PID控制器及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电静液作动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在功率电传的飞控系统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金梁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8,10(4):35-44 ,116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奇异摄动系统的反馈线性化问题。首先,利用积分流形的概念,建立了原系统关于小参数的N阶近似系统,然后,讨论了N阶近似系统的线性化,导出了线性化变换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类极小能控制与广义样条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由一般微分方程确定的时不变线性系统的一类极小能控制问题。首先,通过引入降阶逆向系统揭示了原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是由某个积分-微分算子联系着的,并利用该算子建立了极小能控制与广义样条的联系;然后在对于输出端的一类较广泛的约束条件下,导出了其输出空间与文[1]的输出空间具有类似的构造性质,从而建立了与文[1]类似的投影公式与递推公式。  相似文献   
6.
一种瞄准线稳定跟踪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自行高炮或主战坦克的瞄准线稳定系统方案,讨论了稳定原理、数学模型及由此构成的跟踪系统。探讨了工程实践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跟踪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推导出了陀螺仪的跟踪方程及其解,分析了陀螺仪跟踪运动的力学实质——进行与章动。为了提高跟踪精度。消除章动现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光纤陀螺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锁相放大器参数选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干涉型去偏光纤陀螺系统中应用锁相放大器进行信号检测,可使系统阈值达到0.1deg/h,零漂达到0.4deg/h.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计算状态电子密度的超分辨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是在Fourier变换的基础上,引入高频滤波器函数H(ω,α),经滤波处理后,再取Fourier逆变换,得到近似解。此方法能够较好地抑制噪声干扰,且计算复杂性较低,文中给出了算法,证明了收敛性,最后给出了计算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8曰,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暖意融融,2007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在奖励大会上,北航先进惯性仪表与导航技术创新团队尤其令人瞩目:他们的“卫星新型姿控储能两用飞轮技术”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同时,他们的“新型高性能捷联惯性测量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