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塾先生     
有位私塾先生访友途经一条大河,他雇请一位船夫摆渡过河。闲聊中,船夫很虔诚地问:"先生,您以文为生,一定很有学问吧?""那当然,我读过很多书!"私塾先生显得很得意。船到江心的时候,先生想卖弄一下学问,就问船夫:"你会读书识字吗?""我不会。"船夫答道。"地理应该懂吧?""很对不起,我不懂。"船夫无奈地摇摇头。"多么不幸啊,你已经失去三分之二的生命了……"私  相似文献   
2.
张广战  黄正锋 《国防》2012,(12):51-51
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创建学习型机关是加强军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弘扬我党重视学习优良传统的实际举措.建设学习型机关,首先必须端正学习观念.实践中,有些同志对学习的认识还不够端正,特别是有四种不良倾向还需要进一步克服.一是要克服"自满"情绪.毛泽东主席指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有的同志认为有文凭、有学历、有工作经验,自我感觉良好,放松学习,造成能力素质长期在低层次徘徊.  相似文献   
3.
该量表由20个问题组成,请根据您真实情况对下列描述进行回答,然后参照后面的评分标准算出得分。其中"没有或几乎没有",是指最近一周内出现过这种情况日子不超过1天;"少有"是指这一周内曾有1-2天出现过这种情况;"常有"是指这一周内曾有3-4天出现过这种情况;"几乎一直都有"是指这一周内有5-7天出现过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李月富 《政工学刊》2009,(11):62-63
近日听到一种说法:有的权力部门干部,喜欢把权力当动力追求、当能力炫耀、当魅力自诩、当威力使用,自我感觉良好,群众意见很大,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种说法给我们提出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考察识别权力部门干部?笔者认为,除了共性要求之外,还要着眼权力部门特点,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和更宽的思路,才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实际工作中,要注重从以下六个方面,认真搞好结合,着力考察识别。  相似文献   
5.
习主席在加强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时强调,“加强作风风气建设切忌自话自谈,自弹自唱,不能以自我感觉良好代替群众满意。”现实工作生活中,也确实有一些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什么都好,自己什么都行,听不进大家的意见,盲目陶醉自我满足。由此可见,“自我感觉良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注意克服,这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有人连皮吃某种水果能治好病,有些人吃荔枝比你多一倍,他自我感觉良好,你却会上火?其实,吃水果也是很有讲究的,懂吃水果的学问,不仅能使你吃得更有滋味,还能治病。  相似文献   
7.
刘丰 《政工学刊》2013,(4):34-34
应改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满心理,增强提高素质能力的紧迫感。一些同志刚进机关时,看着与自己同批毕业或早毕业的还在基层,便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了很多;机关业务稍微熟悉后,便觉得机关工作也就那么回事。当领导表扬或者要大家学习某位优秀同志时,心里嘀咕“等我到机关那么长时间,我可能比他更好”,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自满,成了少数机关干部提高素质能力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8.
当前,反“四风”轰轰烈烈,各级对官僚主义都重拳出击,但在个别基层单位它仍很有市场,甚至披上了合理的外衣。有的基层主官俨然“土皇帝”,把通信员当成服务员,把文书当成秘书,被子要人叠,衣服叫人洗,总结让人写;有的自我感觉良好,出入营门不还礼,或以点头、招手代之,训练场上甘当“看客”,组织劳动乐当“说客”;还有的自身要求不严,对战士休假归队带的特产“坦然收之”,对战士入党立功后的小意思“悦然纳之”。对此,不少人认为合乎情理,理所当然,或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如此“不应该”被视为“应该”,岂不怪哉!  相似文献   
9.
张剑 《政工学刊》2014,(10):57-58
战士小林考入军校后,在入学强化训练中左侧胸部反复发作剧烈压榨性疼痛、胸闷,伴有气促、憋闷、大汗淋漓等症状,且发作次数越来越多,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小林怀疑自己心脏有问题,但是经驻地医院多方位检查,并未发现相应的器质性病变,查不出身体不适的病理证据。  相似文献   
10.
马俊 《政工学刊》2014,(8):72-72
二战后,英国空军经过统计发现:多半机毁人亡事故发生在即将着陆的几分钟里,原因是飞行员看到跑道,精神上会突然有一种"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了大祸。安全管理专家称这种心态为"虚假安全"心态。毋庸置疑,这种"虚假安全"心态当前还是普遍存在的:有的单位盲目乐观,忧患意识不强,沉迷于当前的大好形势,满足于大项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