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3,(21):16
开栏语:在兵团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身边的时代先锋和典范楷模像一面面旗帜,引领着兵团人前进的方向;他们更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部分党员干部精神世界的缺失和不足。"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二师司法局三十六团石棉矿司法所所长康全义、五师八十四团七连职工王萍、六师一○二团敬老院院长张新玲、十三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高燕、十四师四十七团四连党支部书记如则麦麦提·麦合木提和九师孙龙珍民兵班,这些来自兵团基层的党员干部,他们做着  相似文献   

2.
兵团屯垦事业,已经走过了50多年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联络部、四师十团、十二团、五师十五团等解放军官兵,在疏勒县的草湖、岳普湖县的木华里、麦盖提县的英尔曼、叶城县的柯克亚等地拉开了军垦第一犁。1966年1月,为加速南疆的开发建设,自治区党委和兵团  相似文献   

3.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4):5
十二年的陪伴三十四团读者郑春桥2001年,我从团工会调到宣传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次阅读《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就被她那鲜明生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后来每新到一期杂志,我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的一种爱好。12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每一次读"最美兵团人"、"兵团先锋"、"屯垦史话"等新老栏目时,感动都会在我的心中涌动。这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每拿到新一期的杂志,我都细细品读。在"辉煌60年"栏目中看到《同在一片蓝天下》这篇文章,细细读来感触很深,我看到了第一批进疆解放军战士的爱国情怀和平定匪患的坚定信念;看到了兵团人为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流血牺牲;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建设边疆"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无限豪情。如今兵团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高原  张泉  刘军  张永 《兵团建设》2003,(4):17-19
"这已是3年间,我们第二次夺得兵团红旗团场第一名的桂冠了.2000年,十六团就曾获此殊荣.2002年,十六团能再次荣获兵团红旗团场第一名,我感到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7.
《兵团建设》2013,(21):19
六师一○二团敬老院院长张新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团场老军垦的女儿,1990年调入一○二团敬老院,与敬老院共同走过了24年的风风雨雨,亲手送走了近百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张新玲说:"我和老人们感情很深,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对老人们付出了真心,他们也对我付出了真心,我们是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8.
正来兵团工作已有15年,接触最多的期刊是《当代兵团》。它是我思想上的指明灯,陪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当代兵团》每期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大量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尤其是每期的"辉煌60年"栏目,让我了解兵团人在峥嵘岁月里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历程同时,也给我巨大的勇  相似文献   

9.
从《回沪记》到《重返石库门》,从《背叛》到《问问你的心》,从《我的大爹》到《热血兵团》,从《母亲和我们》到《戈壁母亲》,从"上海滩"到"戈壁滩",4部小说,4部电视连续剧,兵团著名作家韩天航抢"滩"登陆成功,铸成兵团文化的品牌。  相似文献   

10.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10):5
正良师益友十二年农五师八十四团周常乐第一次读到《兵团建设》是在2000年从老家刚落户到兵团的时候。如今,伴随着这本杂志我已经走过了12年。我的成长与《兵团建设》可谓是息息相关。翻开自己往年的稿件剪贴本,第一页就是在《兵团建设》2001年第9期发表的标题新闻,虽然  相似文献   

11.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20):5
不解之缘三十四团读者龙进一次,在朋友家中无意翻阅了《当代兵团》杂志,从此我就与《当代兵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杂志信息量大,内容贴近基层,每一期我都认真阅读。我最喜欢内容丰富、观点敏锐的"廉政时空"栏目,一个个案例时刻警醒我们党员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我的推荐下,我们连的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代表一起学习《当代兵团》杂志,连队喜欢阅读《当代兵团》的党员也因此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24):5
讲述兵团故事传承兵团精神八十六团读者李兵强今年《兵团建设》推出的诸多深度报道令人印象深刻。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怀感恩之心励奋发之志——四十七团老战士和车俊政委的"二地书"》一文。文章体现了兵团领导对老战士的关心关怀,对四十七团发展的支持。一年多来,四十七团的变化令人鼓舞,老战士们的生活改善令人感动。中央  相似文献   

13.
编与读     
正具有珍藏价值的资料一〇三团读者肖永革一口气读完《当代兵团》为庆祝兵团成立60周年出版的专刊《屯垦戍边一甲子》,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屯垦戍边一甲子》全方位展示了6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发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在祖国边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创造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可咏可颂的改造荒漠的奇迹,为新疆社会  相似文献   

14.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6):5
"兵团先锋"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八十三团读者毛文军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党支部书记,我一直对《当代兵团》有着深厚的感情,案头总会摆放最新一期的杂志,随时翻阅。我很喜欢"兵团先锋"栏目,她以朴实的语言、平实的"镜头",本着"抓典型、找亮点、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栏目定位,致力于宣传报道兵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风采,展现兵团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正"双河"是一个古来有之的地名,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执契静三边》诗中写道:"乳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诗中的"双河"就是指今天的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双河之畔,千百年来,人杰地灵。"双河"是一座崭新的城市,位于五师塔斯尔海垦区,市域辖八十一团、八十四团、八十五团、八十六团、八十九团、九○团,市政府驻地红星二路9号,在2014年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城市,是兵团未来发展的希望,双河市作为兵团建立的一座新城,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一个有力的引擎、活跃的板块,为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增添了一座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增添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相似文献   

16.
正我1995年才随父母从内地来到兵团,对兵团历史知之甚少。这些年在团场工作、生活,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对"兵团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近日读到《当代兵团》新开的"辉煌60年"和"老兵列传"栏目,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了解过去的兵团,知道了今天的绿洲和良田,是由老一辈军垦战士用鲜血、汗水和青春  相似文献   

17.
曾因一曲《草原之夜》而声名鹊起的四师可克达拉垦区,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兵团首推的第一批增设城市——可克达拉市。拟设可克达拉市市域主要包括四师六十三团、六十四团、六十六团、六十八团全域和六十七团部分区域,行政区划总面积为979.71平方公里。其中,六十六团为中心城区,拟设市行政区划专名为"可克达拉"。预测到2015年,市域总人口达10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达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14.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达9万人。  相似文献   

18.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7):5
正《兵团建设》"生活必需品"八团读者王玲玲改版后,《兵团建设》的"时政要览"中的"要闻"、"观点"、"看点"等版块,为读者提供了真实鲜活的新闻内容,阅读更加方便了。栏目的定位也更加清晰,功能更加明确,适应了读者多样化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养分和能量     
正我从小在地方长大,对兵团的了解少之又少。五年前,刚到九师一六六团宣传部门工作时,我接触到《当代兵团》的前身《兵团建设》,她让我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逐步认识了兵团,帮助我更好地做好宣传工作。直到现在我每每捧读《当代兵团》都会陶醉其中。我从中汲取"养分",获取"能量"。真心祝愿《当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在翻阅6月上半月刊的《当代兵团》时,我被"老兵列传"栏目中的那篇名为"昆仑山上修‘天路’"的文章打动。十五团一营的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开拓了连接新疆和西藏的"天路",于危险中筑成了兵团人坚韧不屈的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