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说:"我是一个手里有一个小相机的军人,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军人中的一位。影像中的那些士兵是我的袍泽,我曾经和他们朝夕共处,作为一个在场者,我不是观看,而是在经验。影像记录的是他们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这期我们向读者隆重推荐武警河南总队李宇宁的《袍泽》、《誓言》、《木兰辞》三个纪实专题。李宇宁这样说过"对于当代中国军事摄影存在的问题,有识之士甚多。我自知没有改变历史书写方式的能力,更没有这个野心。我只是希望百年之后,如果有人想了解二十世纪中国军人的生活状态,除了那些官方的正史以外,还有这些影像可以补充,让以后的人们看到,这些普通的士兵曾经生动的活过。"  相似文献   

2.
战友,你见过祁连山吗?你去过祁连山吗?你在祁连山中真正生活过吗?对,我说的祁连山,正是已故著名作家徐迟名作《祁连山下》、著名电影艺术家张勇手导演的影片《祁连山的回声》中的那座著名的大山——祁连山。我吗?去过见过,而且在山中生活过。我遥远的幸福,正是从回想起祁连山开始的……那是我军旅生活的最初,更是我人生真正的开始。我认为真正的美的教育,一定是美的经历与这个经历痛彻的体验之后的获得,这个获得不是一下子给你一部黑格尔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天,我对友人说:"不知为何,这些日子总是想起当年的老连队"友人朝我一笑:"你老了。"如若使然,一个40多年前生活过、战斗过的老连队能够至今让我魂牵梦萦,足以见得她在我生命中的位置。1970年至1977年间,我曾是伊犁军分区阿托马力边防连的一名战士。阿拉马力地处西天山深处,人迹罕至,环境艰苦,我就是在那里开始了业余文艺创作。离开阿托马力30多年,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老连队揣在怀里,随时倾听着她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然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并没有想到要去搞军事,更没有想要成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其最大的愿望,一是当个教员,二是当一名新闻记者.1921年初,毛泽东在新民学会讨论"会员个人生活方法"时,表示:"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的月薪来生活."(<毛泽东传(1893-1949年)>上,73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后来,毛泽东又回忆说:"我搞过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的宣传工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也讲过打仗的重要,可就是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去搞军事,要去打仗."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2,(10):46
[案例]叶剑英元帅在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期间,遇到过这么一件事——有个星期天,几位学员没事逛街,走到附近镇上一座庙里时,有位学员随手在墙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生活太单调,出去逛寺庙。庙里有菩萨,比我更枯燥。"接着,另一位学员又在后面补充了两句:"转身往回走,回去  相似文献   

6.
山村之变     
我的家乡在西南边陲的一个县城。父母是城郊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人过着平淡清苦的生活。我有许多亲友和同学生活在大山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山村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记得八岁那年,正值暑假,姐姐的同学邀请姐姐去她家里玩,我也吵嚷着要去,于是姐姐带上了我。那是一个名叫王家山的小山村,我们乘了汽车换马车,一路翻  相似文献   

7.
作为兵团第二代军垦战士,我曾两次受到过王震将军的接见,他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在战争年代戎马生涯、立功无数的他,在和平年代居然比一个"老把式"农民更懂得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8.
屈指算来,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年,我高考落榜。就在那个初冬,我夹带着失落的心情和满腔的抱负入伍来到了南方的一座小城。到部队后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队列训练。那艰苦、枯燥的队列动作和单调的新兵连生活让我产生厌倦情绪,再加上站军姿的"定型",更让我感觉这是军人的"徒劳"课目。几天下  相似文献   

9.
正从16岁开始,3次努力,38岁勉强当上了"学生兵";没有基层部队的生活,只经历过黄龙王沟一场客客气气的军训。在我走进西藏军区边防某团五连之前,对于连队生活,我没有任何可以说道的。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虽然仅仅只有半个月,但我找到了归属感。这才发现,原来能说说自己的"老部队"竟有一种荣耀的感觉。51岁,我带上列兵军衔,走进五连五班,在尴尬后体会了自豪。五班原有8名战士。我来之后,每次连队点名班长刘阳都底气十足地报告:"五班应到9名,实到9名!"我成了五连五班的战士。这对于我来说,是件自豪的事情——名军人应有的价值、责任、使命等要素,在我心里变得越来越具体清  相似文献   

10.
红牌岁月在我的军旅生涯画下了一个印记,刻下了一个永恒。如今,想写点什么,做些什么,都忘不了当初的那种感觉——在有些人看来,军校生活是单调甚至乏味的。要我看,这些人似乎是不太会品味。我先后上了两次军校,都觉得很充实,很有乐趣。特别是扛红牌的岁月,那些让自己苦过累过的日子,与现在坐机关的感觉截然不同,每每回想起来总觉得相当有乐子。你要不信啊,今天我就敛个八件给你"暴料"一下。  相似文献   

11.
"一别苦,二不憷难,咬牙,玩命,所有课目都不难。"我是有8年军龄的"兵头"班长,别看"官"不大,却带了好几茬新兵,战友们跟我开玩笑说:"好歹你也算‘桃李满天下了’"。呵呵,不知别人怎么想,反正我觉得自己在部队生活有价值,可以说在部队我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懂得了活着的意义。不怕您笑话,没入伍前我就是一个乡下的"傻小子",长到十八岁都没出过远门。刚入伍那会儿,我身高不足一米七,体重仅50公斤,训练常常拉中队后腿,5公里负重10公斤长跑,我根本  相似文献   

12.
组建两年来,女子导弹号手与男子导弹号手一起钻深山、进密林、走高原、战戈壁,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在紧而又紧的砺剑征程中,她们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有苦有乐的生活片断,有关忠诚,有关使命,有关职责的故事。豆欢欢:吵架那一天,我和孟丽苑彻底地"吵了一架"。那是20岁的我,吵得最凶的一次。我们一直没说话,当时我很生气,连看都不想看她,想着这辈子都不再搭理她。当时进行模拟训练,我们俩因一个导弹托架的扶与不扶产生争执,一个说扶,一个说不扶。我不让步,孟丽苑更不让,  相似文献   

13.
我成长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亲 是将军,母亲是名大校军官。从小,父母的 疼爱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使我成为家中的娇 娇女。都上高中了,还时不时习惯性地把脚 一伸,冲妈妈喊:“快!帮我系鞋带!”就 这样过了几年神仙般的生活。突然有一天, 爸妈严肃地对我说:“孩子,考军校吧”。我  相似文献   

14.
延安再艰苦,氧气总还是能吃饱的。——薛庆云 我出生在鲁西南的贫困山村,祖祖辈辈种 地为生。记忆中的家乡环境差,家庭生活拮据, 村里没出过大学生,更没有像我这样职位的干 部。而今,我不仅经过军事学院的深造,当了 十几年的师职干部,我孩子也已大学毕业,走 向了工作岗位。我深知国家培养一个干部和大 学生有多么不容易,想到这些,我就有一种无 形的压力,不敢懈怠。  相似文献   

15.
十三年前,十七岁的我当兵到了云南河口紧挨中越边境一个偏远的边防连队,那里山峦叠嶂,终年气候炎热。连队周围稀稀落落散居着数十户人家,大多是当地的瑶族。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他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刚从内地来到边疆的我,常被生活的单调乏味和思乡情绪所困扰,闲暇时多以写家信、打双抠打发光阴。不久,这一切就有了改变,我认识了阿英。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连队安排我们班上山砍芭蕉杆做猪饲料。受领任务后,我便提着工兵锹哼着小曲,朝远方山梁上一片茂密的芭蕉林走去。正当我扬锹砍得起劲时,耳边传来清脆而又急促的叫喊:"砍不得!砍不得!"我回头一看,一个裹着红头巾、穿黑色粗布对襟的瑶族姑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已经结束,回首这一年,"生活"收获颇丰。这一年,"生活"加页提价了;这一年,"生活"发行量又涨了;这一年,"生活"走进了边海防;这一年,"生活"荣获期刊奖了;这一年,"璇美人"也嫁人了……年终总少不了总结,但这次大家的总结颇具感染力。"今年外婆去世,家里各种事情比较多,孩子又小,但我还是尽最大努力不让家里的事情影响编辑部的工作,完成了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李鲜花"的总结令人感动。"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挺累的,但是很充实。为《边海防纪事》这样的栏目奔走在边防线上,非常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我入伍虽然是‘学生兵',但从进军校以来一直没间断过下部队,能在一年时间中这么频繁地接触部队,看到部队跨越式的进步、变化,让我们这些穿军  相似文献   

17.
澳门遥想     
对澳门我只能是遥想,因为我一次也没有踏上过那一片陌生而熟悉的土地。说陌生是自然的,尽管六,七年前曾徜徉拱北关,亦曾在珠海湾仔的一家清吧窗口遥睹澳函大桥的灯火,但那是一个需有护照才能过去的地方,总觉那是"异国他乡",满怀咫尺天涯之感。说熟悉也决非诳语,至少知道它是世界著名赌城之一,有"东方蒙特卡罗"之称。更由于所学专业关系,另有会心之处。记得20年前在岳麓山下的一所大学里初读《牡丹亭》,诧异生于江西临川,仕于南京的汤显祖何时到过澳门,竟在剧本中多次提到  相似文献   

18.
生日金版     
生在六月形象特使:曹士锋生日思想作为一名上校团长,一名特级飞行员,亲历了我国首批加油机蓝天飞行,成功指挥过加油机首次空中成功加受油演练。先后飞过3种机型、7种飞机,是四种气象教员,优秀的昼夜指挥员。迄今为止已经安全飞行了3500多小时。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被国家授予飞行员银质奖章。荣誉使我激动,在《解放军生活》过生日更使我激动。在此,我想说:勇敢者的事业,只有沧桑没有岁月。生日让我感恩父母,也让我对大地、天空有了更深的热爱和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心灵俱乐部     
"心灵俱乐部"是 一个开始,心灵家园的开始。过 去的一年,收到许多战友的来 信。其实,大多数战友是借着信 述说内心,是一种心灵的放松运 动。军营生活的紧张严肃,让我 们的心扉紧紧地收拢了,甚至不 敢大声说话。严格的官兵上下级 关系,让心灵有了隔膜。所以, 我想在这里创建一个心灵的BBS, 说出你想说的话。不管你是士兵, 或是军官。和谐从心灵俱乐部开 始,愿这里成为心灵的休息室, 成为意见的交换市场。从现在开 始,请写信到"北京市平安里3号《解放军生活》心理空间,邮 编100035",成为俱乐部的会员吧。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是一根青草,我愿发出清新的气息;如果我是一朵小 花,我愿时时绽出芬芳;如果我是一滴水珠,我愿化为甘露,尽情 挥放。为了中俄两国、两军、两国人民友谊之花的盛开,来精心点 缀……"这诗一般的话语出自一个普通俄罗斯女性之口--她就是 俄联邦总参军事学院俄语教研室女教员娜塔利亚。这位高高身材、 一头棕色披肩长发、有着知识型女性气质的普通讲师,给所有在俄 联邦总参军事学院学习工作过的中国军人无不留下美好印象,一致 称赞:"娜塔利亚善良、友好、敬业。"在俄罗斯学习工作一年间,我 和她有过频繁的接触。她的善良,她工作的认真务实精神,她对中 国军人的真挚情感,令人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