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9月是甲午海战10周年。甲午海战虽然才过一百余年.但留下的历史谜团很多。普遍关注和争鸣的问题之一,是北洋舰队主力巡洋舰“致远”号迅速沉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明治天皇提出了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所谓“开拓”的第一个实际目标,就是一海之隔的近邻中国和朝鲜。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这就是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优秀历史题材影片《甲午海战》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郑观应的诗歌《大东沟战争感作》,是描写这一历史事件的佳作。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3.
让甲午告诉年轻一代刘永路古今纵横曾经称雄亚洲、位居世界第四的北洋海军,为何在短短的半年之间,竟全军覆没于“弹丸岛国”日本之手?每当我给年轻的学员们讲述甲午海战的时候,都要求他们深省这个问题。甲午战争已过去100年了,作为海军的一位历史教官,我讲述这段...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甲午海战100周年。正如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所说:“没有哪一次的巨大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00年前的甲午海战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但也正是这样一场战争,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1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检讨甲午海战的历史教训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中华民族尽管比100年前强大得多了,但仍没有强大到别国不敢任意欺凌的程度。时至今日,世界上有些大国仍不  相似文献   

5.
“重庆”号轻巡洋舰是自1894年甲午海战中国损失了两艘7800吨的铁甲舰“定远”、“镇远”号后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重庆”号的前身是英国轻巡洋舰“阿罗拉”号(AURORA),译名为“曙光女神”号或“震旦”号。“阿罗拉”号1937年建成于英国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英国政府为了赔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征用  相似文献   

6.
“忘却”的代价冰客甲午海战在一百年前的1894年9月17日爆发。身为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的邓世昌,在率部拼死抗敌弹绝重伤后,悲愤欲绝地推开营救他的水勇,按沉咬衣救他的爱犬,魂归大海,写下了中国近代海战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今年,广州市政府特别拨款100...  相似文献   

7.
翁军 《环球军事》2011,(3):116-117
1994年4月,也就是中日甲午海战爆发100周年的时候,笔者有幸采访了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次采访中,老人亲口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父亲,北洋水师“来远”号巡洋舰的枪炮二副谢葆璋的故事,以及她所听到和看到的北洋水师和甲午海战。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初秋来临,万物竞丰姿。《国防》带着秋收的喜悦,向亲爱的读者奉献。 开卷有益,读史为鉴。本期特辟“甲午百年祭”专栏,以《北洋海军与甲午海战》的悲壮历史引出一番感慨,《告慰甲午忠魂》。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糜振玉中将特地为本刊撰文《甲午海战一百周年与现代海洋观》,告诫当代青年:“一部中国近代史,记录着多少海战的屈辱:马尾沉戟,甲午海葬;战则丧师,和则辱国!”“一个世纪过去了,东方巨人站起来了,但‘蓝色贫乏症’仍需治疗,历史和现实仍灼烤着炎黄子孙的心灵!龙的天地应是大海汪洋,海洋在召唤着龙的传人。”“在人类大踏步向海洋进军和海洋斗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决维护自己的正当海洋权益,牢固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海军观、海防观,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海权。”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海军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于1990年2月27至28日在北京召开了纪念甲午海战95周年学术座谈会。海军和军事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来自山东、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和海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博物馆、解放军报社的军内外专家、学者,从海军军事学术和军事理论的角度,研讨了甲午海战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及甲午海战与中国近代海军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说起和甲午海战有关的影视作品,总能让人首先想起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除了《甲午风云》、《北洋水师》这类上了年头的老片子外,近年来国内外也不乏与之相关的新影视作品,而且几乎都能获得较高的关注度。日本电视剧《坂上之云》虽然仅仅只是和甲午海战有一些擦边球的片段,但也引来了热议如潮,足见这一题材影视剧的独特生命力。与这些热热闹闹的事例显得反差极大的是,犹如藏于深谷密林中的一朵奇葩,其实还有一部拍摄水准较高,而且空前绝后地再现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几乎堪称甲午影像史诗的电影,却长久以来并不为人所熟知。2001年时,好友萨苏通过电子邮件给笔者发来几张他在日本发现的甲午海战题材电影的剧照,图片虽然并不十分清晰,而且尺寸很小,但内容却足以令人触目难忘,图片上出现的竟然是一艘1:1尺寸的"定远"舰局部。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1:1的道具背后到底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故事?这部电影里的甲午海战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这一连串的问题是笔者和很多朋友看到图片后的第一反应,遗憾的是,在当时尽管通过种种努力,却始终没有能够找到这部影片的具体资料,直到不久前,笔者得到了电影的高清碟片,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1.
于军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4,(17):16-19
120年前,日本向中国发动战争,甲午海战爆发,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失败了。当今,日本国内右倾势力抬头,不断对中国制造摩擦。日本正出现走“大日本帝国”老路的迹象,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时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对甲午战争战败进行战略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侵华舰队的炮火打开了满清“大陆王朝”的门户,也宣告了他们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以后相继而来的丧权辱国的种种遭遇,使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警醒,朝野上下逐步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纷纷提出了建立海军的主张。同治、光绪年间,曾数次谕令封疆大吏、王公大臣就筹建海军、巩固海防事宜向朝庭出谋献策,并大力筹措款项,购造军舰,兴办海防,整建海军。1894年“甲午海战”临战之前,光绪皇帝曾在谕旨中指出:“思海军为  相似文献   

13.
“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是甲午海战清廷战败后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得出的一个血的教训,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尊心深处的敏感部分。拥有先进的舰船装备,不但是几代海军将士梦寐以求的期盼,也是几代造船人魂牵梦萦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曾经称雄亚洲、位居世界第四的北洋海军,为何在短短的半年之间,竟全军覆没于“弹丸岛国”日本之手?每当我给年轻的海军学员们讲述甲午海战的时候,都要求他们深省这个问题。甲午战争已过去100年了,作为海军的一位历史教官,我讲述这段历史也有10余年了。10余年来,我总是力求使学员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北洋海军不单是败在海上,而是败在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上。历史上,以大陆疆域和海洋疆域为界的不同民族,对海洋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海洋视为通往世界贸易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严肃性和艺术性决定了不能认为“戏说”之作是文学手法的创新 ,文学创作应遵循一定的“度” :宣扬人性之美 ,尊重历史传统 ,坚守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工作中,从上到下各级都立了不少规矩,订了不少措施,几个不准,朗朗上口,可见决心之大,信心之足。但是,“立规矩”与“守规矩”有时不太协调,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认为“立规矩”是对下面而言的,哪有自己往头上套紧箍咒的,甚至认为规矩定了是应付上级检查和群众耳目的,这种做法损害了干部的形象,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日本海军主力舰,是其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旗舰。甲午海战中,就是它在逃跑中侥幸用鱼雷击沉了我民族英雄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舰。甲午海战后,它又参加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可以说"吉野"舰欠下了中国人民笔笔血债。那么这艘曾经"幸运"过的日舰最终的下场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18.
名墨訾应论     
名墨两家是中国古代两大逻辑学派,他们的逻辑思想堪称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高峰,因此,探讨两家逻辑思想的关系,弄清他们逻辑思想之异同有一定意义。关于“名实之见”,名墨均认为“名实相符”,但名家主要表现为形而上学的名实观,墨家则表现为辩证的名实观;关于“坚白之辩”,主要表现为名墨两家的“离盈之辩”,名家认为“离坚白”,即感觉的分离证明了事物属性的分离,坚、白二属性是独立存在的,墨家认为“盈坚白”,即触觉和视觉都存在于事物,不能把它们分离开来:关于“同异之论”,名墨都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思想,但墨家进一步认为,本质上相同的事物即为同类,其中之异就是次要的,本质上相异的事物即为异类,其中之同就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亚太世纪,国际社会似乎都这么认为。然而,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则认为“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并宣称“亚太地区对美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心”,“决不能让别的国家决定其未来”,“美国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一系列咄咄逼人的宣示,出自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等首脑政要之口,可见其意想之重、意欲之强。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在亚太到底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曹军 《当代海军》2007,(4):74-75
说起北洋舰队,在大家的记忆里面,最为熟悉的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丁汝昌、邓世昌这些历史人物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可是不为世人所知的,早在甲午海战之前,北洋舰队曾经两次访问日本,而这两次访问不仅引发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而且对日本给予很深的刺激,这种刺激某种程度上对于甲午海战的结局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北洋舰队初访日本,中国水兵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