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秦间谍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秦是战国时期燕国派往齐国的战略间谍 ,其积 1 6年之努力 ,旨在帮助燕王颠覆齐国并获得了成功。苏秦间谍案表明 ,一名战略间谍的成功运用对于战略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这一案例 ,不仅可以了解战国时期“用间”的若干特征 ,而且对于当今的谍报理论研究也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间谍活动在这些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成就了一些知名的"间谍",还造就了部分善于用"谍",敢于用"谍"的军事将领.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中国古代早期的"间谍"理论,并对此后2000多年的间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间谍战,古往今来皆有之。尤其是现代,间谍的作用更为人们所重视,几乎每一个国家无不要通过间谍时时注视着有关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间谍战是隐蔽进行的,常人难以察觉,而一旦曝光,却会惊人冷汗一身。新近曝光的埃姆斯间谍案,便是美俄间这种秘密战争的一例。 克林顿说:这是一起严重事件 今年2月21日清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郊一所豪华别墅,几架摄像机同时对准了门口。首先进入镜头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  相似文献   

4.
间谍战——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战争课题,曾在漫长的战争史中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活剧。历史演变到今天,间谍战在高技术条件下随着新旧作战理论的不断碰撞,正溢发出新的光彩。它伴随着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的重大变革,愈发错综复杂。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军事改革的不乏其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成功,使孱弱的赵国在一个时期内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秦的军事强国,更为后世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兵种——骑兵。本文拟就这次改革成功的原因作些粗浅探讨。赵武灵王,名雍,在位期间(公元前325—前299年)正处在各诸侯国间兼并和反兼并更加频繁、激烈的时期。为了能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不少诸侯国先后进行了政治、  相似文献   

6.
目前,围绕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国际外交努力在进行的同时,以美国和以色列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情报机关却早已针对伊朗核项目展开了“秘密战争”——情报战和间谍战。日前,伊朗情报部门对外宣称,破获了以色列“摩萨德”在伊朗境内安插的专门暗杀伊核科学家的间谍网络,10余名“摩萨德”特工被逮捕,而且伊朗情报机构也成功渗透进“摩萨德”当中。伊朗与以色列之间进行的“暗战”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秦赵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接壤,加之两国先后在同一时期崛起,使得两国在战国后期摩擦不断,战事频繁.公元前270年,在秦赵结束阏与之战之后,秦昭王任范雎为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上党,韩恒惠王命令上党郡守冯亭向秦国献出上党郡.冯亭不愿降秦,欲将上党郡献给赵国,寻求赵国庇护.赵孝成王不顾平阳君赵豹反对,听从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接受上党连韩抗秦,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公元前260年,因秦不满于赵接受上党,于是派出左庶长王龁攻占长平,自此,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便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氏与韩、魏两家携手联合,一举翦灭了智氏而分据其地,历史进入了主要由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大国争雄的战国时代,经过了200多年的兼并战争,至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这种局面才告结束。受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在春秋军制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变化,并形成了自己显著的特色。本文择要分别论列如次。 一、军事领导体制的变化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点将台     
本期出题 △田单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足智多谋、在反抗燕的战争中,巧施一一阵.取得重大胜利,为齐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晋楚城旗之战发生在什么时期?在什么地方进行的?点将台~~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战国时期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黄帝四经》既述治国之本,亦言兵学之要,可视为一部兵书.在战争观上,它认为战争性质对战争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主张慎战重战、不得已才战;在战争指导上,提出了兵法三道、 “王术”制胜、因时秉宜等有价值的观点;在战争准备思想上,主张“政胜为先”.全书还蕴含着内涵丰富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作为保卫国防的一种特殊的手段,间谍斗争同其它形式的军事斗争一样,惊心动魄,错综复杂。中国古代的间谍斗争源远流长。以战国时期而言,间谍数以千计,间谍斗争诡密而奇特,残酷而惊险,充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智慧的较量。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或称网络战)是指采用计算机“病毒”或计算机网络渗透等手段,攻击军、民用信息基础设施中的计算机及其网络,以及对这种攻击进行防护的行动;主要形式是以破坏和保护计算机网络为目的的网络攻防战,和以窃取重要情报为目的的网络间谍战。从军事角度看,网络对抗是人类继陆、海、空、天战之后的又一种全新形式的战争,是21世纪信息战的重要作战样式。  相似文献   

13.
武洋 《军事历史》2020,(3):77-83
"反间"常常被理解为我方间谍在敌方境内散布假情报或行离间之事,但这种认识并不符合孙子对"反间"的定义。《孙子兵法》中"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一语的内涵,是使敌方的间谍为我所用。因此,"反间"属于反情报的范畴。反情报同样具有进攻性,是威力极大的情报手段,其作用有获取情报、侦查敌间和实施情况欺骗等。《孙子兵法·用间篇》论述了"反间"运用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4.
爱好和平的人们不愿意看到战争。但是,新世纪又一场空前的高技术战争——伊拉克战争已经爆发了。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这场战争,我们就美伊对抗运用的战珐,约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系列探讨,对这场正在发生并日趋激烈的战争的战珐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王世嘉 《环球军事》2014,(20):71-71
此著主要采用案例剖析的写法,列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与能源密切相关的七场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从战争的动因、进程、结果、影响等方面论述了能源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此著的看点主要是:战争与石油。最早把战争与石油结合在一起的是中东人。一战中,石油成为脱颖而出的战略能源。二战期间,石油成为举足轻重的战争因素。二战后,因石油而战、为石油而战、借石油而战、用石油而战的势头愈演愈烈,引领着石油走进战争,同时也牵带着战争走进石油,战争与石油越来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拓跋珪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鲜卑族军事家,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积极进取,大量吸纳了中原兵学精粹,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在创建并巩固北魏王朝的统一战争中,拓跋珪采取了灵活结盟的策略;在指挥作战中重视掌握敌情,长于谋划,先计后战,采取符合战场态势的后发制人策略;成功运用心战,瓦解对手军心士气;适时把握战机,千里奔袭,穷追猛打;关照全局,因机制胜,乘势展开战略决战,彻底击败了强大的后燕,北魏由此成为北方强国。  相似文献   

17.
不少论者言战国,多着眼一个“战”字,认为秦灭六国只是“战”的结果,不存在什么“不战而胜”。这种认识至少是不全面的。秦对六国既有战胜之策,也有不战而胜之策,而其中主要的恰恰是后者。秦对六国的不战而胜之策,概而言之,有以下几条: (一)实施战略欺骗,松懈六国斗志。秦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早已确定。《史记·商君列传》载,秦统一中国的战略计划分三步:首先富国强兵,夺占地利;尔后"东向以制诸侯";最后成帝王之业。其中第二步是关键,所谓"制",就是要逐步削弱、控制六国,为成"帝王之业"打基础。这一步对秦来说,是势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说过这样的话:"由于得知双方部署是战争取胜的关键,所以运用谍报人员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普遍手段."有些间谍甚至改变了战争的进程,改变了国家的命运.1941年,日本政府破获了一起间谍案,由此,直接导致了日本近卫内阁的倒台,这起间谍案的主角,二战六大间谍奇案的谍首、被誉为"红色谍星"的人物是谁呢?他就是理查德·佐尔格.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篇中说道:“死间者,为进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之于敌。”其意思就是说,有意散布假情报,让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的间谍,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双面间谍”。以色列的间谍机构秘密情报局(也称“情报特殊使命局”或“摩萨德”)成立于1951年,是以色列负责情报搜集、政治行动和反恐活动的情报机构,素有以色列的“中央情报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战争中,必须考量的首要问题是战争的合法性问题。这一问题既是现代战争法所规范的基本问题,也是交战双方法律战指向的重点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和国际舆论导向。美国一向重视对战争法的运用和研究,重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其战争的合法性,以把自己扮成遵守国际法的正义之师形象。而这也为美国出兵赢得国内支持、拉拢国际盟友、主导国际舆论、取得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近几场战争来看,美军为维护战争合法性开展法律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力争授权,师出有名——现代国际法框架中,联合国是惟一可以授权一个国家或组织对另一个国家采取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