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现代潜艇升降桅杆不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贯穿艇体式结构,即桅杆完全收放在指挥台围壳内:另一种是耐压壳穿透式桅杆,即穿透耐压艇体的桅杆。一般来说,安装小型传感器的升降桅杆采用导向杆导向,也就是说需要升降的传感器安装在1个圆杆内。  相似文献   

2.
酒瓶与潜艇     
潜艇是在水下进行战斗的“蛟龙”,也是科考探测的得力工具。熟悉它的人都知道,潜艇艇体通常是由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即双壳体构成。说起双壳体潜艇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3.
现代潜艇上都装备有鱼雷武器系统。把鱼雷(含水雷和导弹运载器)从码头上装进潜艇耐压体内的鱼雷舱中雷弹存放架的过程叫装载。把放置在雷弹存放架上的鱼雷装到鱼雷发射管中的过程叫装填。现代潜艇装载鱼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从鱼雷装载舱口进行。在潜艇指挥台围壳的正前方、鱼雷舱的正上方配置着一个鱼雷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该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都安装在潜艇耐压壳体的上部。装载舱口盖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当潜艇备战备航阶段,欲往潜艇装备鱼雷、水雷等武器时,才打开装载舱口盖和调整鱼雷装载装置用起重机吊车将鱼雷放置并固定在鱼雷装载装置(即可旋转式鱼雷存放架)上,随后启动装载装置的动力系统(电动机或油压作动筒)使鱼雷装载装置的鱼雷存放托架和鱼雷舱内的鱼雷托架相对接,形成一个倾斜的鱼雷滑道(与艇体水平面的夹角为25°-40°为宜),然后解开鱼雷的固定带,操纵鱼雷从滑道上缓缓地滑入潜艇鱼雷舱中,此时用鱼雷舱中的电动葫芦  相似文献   

4.
赵宇 《当代海军》2005,(6):42-47
日本海上自卫队现拥有16艘潜艇,包括7艘“亲潮”级(另外2艘在建)、6艘“春潮”级和3艘“夕潮”级。虽然潜艇数量目前暂居东亚第三位,但日本现役潜艇更新换代率最高、自制率最高、科技自动化程度最高、水下静音程度最高、完好率最高,特别是“亲潮”级是日本迄今为止建造的排水量最大、技术性能最先进的常规潜艇,无论是艇体结构、下潜深度、水下航速、安静性能,还是探测能力、作战性能等,该级潜艇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潜艇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英国海军关于潜艇耐压艇体的结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以及在初步设计阶段适于手算的强度计算公式进行综述。在本文的后部分,作者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6.
1.引言 潜艇设计为满足各种作战使用需求而要求折衷,形成一系列设计权衡,导致雪茄形潜艇壳体的成形,只有少量的例外。选择圆柱形船型有很多理由,尤其是这种船型可获得大量的设计和建造经验。遗憾的是,由于使用和建造上的约束,潜艇船体直径受到限制,圆柱形船体比优化船体长。船体长度/直径比值大,会导致较大的表面积和水下阻力。这种圆柱形船体的机动性也不太理想,内部布置表明,指挥室位置(也称作指挥台)靠前。本文介绍一种方法,既可减少传统型潜艇表面积,又不用增大船体深度(船体垂向尺度)。这种潜艇的形状和耐压壳体增强了内部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内置式耐压液舱稳定性特征,针对内置式环形和平板两种不同的液舱结构形式,在载荷1液舱与外界不连通、载荷2液舱与外界连通两种载荷工况下,通过改变液舱舷间距对液舱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内置式平板耐压液舱,载荷2工况下的液舱顶部耐压壳、底部耐压壳、肋板端部整体的失稳压力临界值均高于载荷1工况;对于内置式环形耐压液舱,载荷1工况下的液舱底部耐压壳的失稳压力值低于载荷2工况,舷间距越大对结构的稳定性越有利;两种载荷作用下,液舱顶部耐压壳的失稳临界压力值远低于液舱底部耐压壳;内置式环形耐压液舱除顶部耐压壳、非液舱壳板外,其他参数的失稳临界压力值均高于内置式平板耐压液舱;随着舷间距的增加,两种结果的失稳临界压力值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单层壳体潜艇回波亮点声图像仿真和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水下目标回波声图像中获得尺度、要害部位等重要特征信息,提出一种将板块元分析和正交波束形成相结合来实现对潜艇目标进行回波声图像分析的方法,并对多波束系统条件下单层壳体潜艇的时间-角度回波结构和二维几何亮点声图像进行了仿真,通过目标表面高频亮区的分布解释了单层壳体潜艇亮点声图像的形成原因,最后利用湖上试验验证理论仿真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亮点声图像可以反映水下目标几何亮点的分布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标的尺度和姿态特征;单层壳体潜艇回波亮点主要来源于艇体、指挥台围壳、艉舵3个部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轴艇耦合结构模型,结合船舶三维声弹性理论,分析了螺旋桨纵向激励下耦合结构的振动和水下声辐射特性及分布规律,并研究了其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轴艇耦合结构纵向振动在潜艇水下声辐射中有明显体现,是水下声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减小推力轴承纵向支撑刚度、增加艇体壁厚和增加纵向肋骨,可以有效降低潜艇水下辐射声压级,提高其声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0.
“宋”级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新一级常规动力潜艇,该级首艇指挥台围壳的外观十分独特,成为该艇最明显的识别特征。此外,该艇指挥台围壳上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11.
深水环境下潜艇舯部结构撞击强度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艇结构水下碰撞是潜艇的主要事故形式,也是船舶碰撞最为危险的状态之一。文中首先提出潜艇碰撞问题,对碰撞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某型潜艇舯部典型结构的撞击极限强度特性进行数值计算,结果显示,由于准静压载荷的附连耦合作用,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加,潜艇舯部耐压壳体结构的防撞能力将大幅下降,而耐压壳体内部平台和舱壁结构将有效提高壳体结构的横向失稳临界应力,改善潜艇结构的径向耐撞能力。  相似文献   

12.
“33”型潜艇是原苏联50年代后期开始建造的一种采用常规动力的中型鱼雷政击潜艇。艇体呈流线型.艇的中部设有指挥台,上面布置着潜望镜.通气管和侦察仪、定向仪、雷达.发极天线等升降装置.艇首都,上面设通訉声纳导流罩,下面设有综合声纳导流罩,在中间装有六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尾部设有稳定冀、垂直舵,同时装有两具发射管。  相似文献   

13.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潜艇的国家之一,在世界潜艇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U型潜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功显赫、闻名于世。二战结束前,德国开创性地在ⅩⅪ型潜艇上采用流线形艇体和使用水下通气管,首次实现了潜艇水下航速超过水面航速,使潜艇在潜望深度即可使用柴油机航行,大大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成为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二战后,由于国际公约限制德  相似文献   

14.
含内置式耐压液舱舱段耐压船体结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静压下内置式耐压液舱结构的力学规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内置式耐压液舱及船体结构进行强度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耐压壳的变形和应力特征,比较了不同区域耐压壳的应力情况。结果表明:液舱内外相连通时的工况更危险,耐压壳应力水平也更高。同时,内置式耐压液舱的存在使液舱底部耐压壳的应力水平高于耐压壳其他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内置式耐压液舱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潜艇水下低速航行时的操艇安全问题,在对潜艇水下低速航行工况的概念和使用时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艇体和首、尾水平舵的水动力特性,结合实艇使用经验,研究并总结出潜艇水下低速航行时的安全操纵控制技术。这些技术对保障潜艇在水下低速航行时的操艇安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潜艇典型舯部结构为例,建立双层壳体结构水下碰撞数值分析模型,探讨了低强度撞击载荷作用下双层壳体的水下耐撞特性和舷间水的防护机理,指出在低强度撞击载荷作用下,舷间水一方面将使撞击区域减小,另一方面又将撞击能量扩散至舷侧结构整体,从而有效改善外层壳板结构的撞击环境,提高其整体吸能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撞击强度载荷作用下双层壳体的典型变形及破坏模式,讨论了各主要组成构件的变形吸能分布特性,认为在高强度撞击载荷作用下,双层壳体的吸能主要取决于耐压壳体结构,而非耐压壳体结构的耐撞吸能值将随着壳体的破损而趋于稳定。最后,指出水下双层壳体结构的耐撞特性研究可分为3个强度等级,并存在相应的研究重点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潜艇航行引起的流场压强变化称为潜艇水压场,其特性常被应用于水雷,以实现目标探测,攻守兼备。考虑指挥台围壳、尾翼影响,以全附体艇体为研究对象,在验证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粘流理论研究了潜艇水压场特性,揭示了附体对艇体表面、周围流场、水底流场的压强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附体对艇体表面的压强分布影响显著,但影响范围局限于附体小区域,而对水底处的水压场影响仅在潜艇近底航行时才略显著,可见非近底航行工况下可忽略附体影响,实现潜艇水压场的快速预报;在研究近水面航行工况时,水面兴波对海底潜艇水压场的分布存在影响,具体影响潜艇水压场的峰值大小和位置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潜艇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综合作战系统,一艘潜艇上从事各种专业分工的艇员人数常常多达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潜艇处于水下航行状态时,艇内成为一个与外界大气环境完全隔绝的密闭空间。特别是当潜艇进行长时间的水下航行时,艇内的氧气逐渐损耗,二氧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研究潜艇耐压船体壳板局部腐蚀对稳定的影响。潜艇耐压壳板腐蚀对稳定性的影响,过去一些资料中都把它作为均匀减薄来处理,因而耐压船体壳板稍有腐蚀,就使艇的极限下潜深度显著降低,例如某艇壳板腐蚀1mm,使艇的极限下潜深度下降10%。由于实际潜艇壳板腐蚀总是局部的,因而按均匀腐蚀来处理是比较保守的。为了合理的确定壳板局部腐蚀后的承载能力,对带肋圆柱壳壳板局部腐蚀后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作了六个小比例精车模型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壳板局部腐蚀后的稳定性计算方法。本课题在模型试验中得到了华中工  相似文献   

20.
小鸟能在天空中飞翔,靠的是翅膀;飞机能飞上蓝天,靠的是机翼;潜艇在大海里自由地航行,也需要有“翅膀”。潜艇的“翅膀”就是舵翼。人们称它为升降舵。由于它是水平地安装在潜艇上的,因此,人们又叫它水平舵。它能操纵潜艇上下升降,保持或改变潜艇在水中的深度。现代潜艇上都装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升降舵,一个安装在艇艏,一个安装在艇艉。艇艏的叫艇艏升降舵,艇艉的叫艇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