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何对编队预定目标进行自动选择,是超视反舰导弹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ICP(Iterated Closest Point)的预定目标选择方法利用了编队形状信息,获得了比传统方法更好的预定目标选择概率.但ICP算法易受干扰点的影响,且因受初始点选取的影响容易收敛到局部最优值.为了提高预定目标选择概率,提出了基于改进ICP算法的预定目标选择方法.改进ICP算法相对标准ICP算法增加了以下两点改进策略:利用加权距离函数削弱干扰点影响;利用随机扰动控制收敛过程跳出局部收敛域.仿真计算表明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干扰情况下预定目标选择概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导弹超视距攻击的目标指示信息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导弹攻击的准确度。为了实时并准确地计算出超视距目标指示信息的误差大小,分析了使用中继法进行超视距目标指示的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投影以及坐标旋转的误差分析方法。根据仿真计算,与传统的误差分析方法——蒙特卡罗法——进行比较,说明了所提出方法准确性高、计算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海面目标运动和编队阵型的约束特性,使得通过对装订阵型和末制导探测阵型进行点集匹配来选择预定目标成为一种有效途径。但当编队目标释放干扰时,会引起阵型结构发生局部变化,导致目标选择性能恶化。本文基于反舰导弹目标选择需求,分析了传感器导航和探测误差、装订信息误差、编队目标运动和释放干扰等因素所引起的位置点集变形,通过利用阵型中未污染的结构信息,提出了基于几何散列法和结构加权平均Hausdorff距离的编队预定目标选择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传感器导航误差和编队目标整体运动的影响,在编队存在冲淡干扰时能有效提高目标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4.
平均Hausdorff距离(MHD)方法基于编队的整体形状进行匹配来寻找对应点,因此,不像距离选择区法和扩展搜索图选择法那样受导弹自控段的导航误差和目标机动散布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反舰导弹的目标选择能力,考虑所匹配点集不同区域对Hausdorff距离函数的贡献程度不一样,提出了加权MHD(WMHD)来研究编队预定目标选择问题。首先通过刚体变换方法将火控雷达和末制导雷达探测到的编队点集进行位置匹配,然后利用WMHD方法获取其最优变换位置,最后据此最优变换位置预测预定选择目标在末制导雷达开机的位置。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强对抗冲淡干扰和形状扭曲失真的能力,且性能明显优于MHD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直升机引导条件下舰载反舰导弹对目标超视距攻击产生的射击影响。分析了舰载直升机引导误差、发射舰艇定位误差、目标机动误差、导弹飞行误差等对导弹超视距攻击的影响,构建导弹超视距攻击仿真模型,并开发仿真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实验平台分析和检验不同误差条件下导弹超视距攻击效果,为部队进行战法、训法提供训练平台,解决部队针对性训练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用直升机引导超视距导弹攻击目标的需求,对直升机超视距引导定位的误差来源进行探讨,利用微分原理求解三角形误差的方法,建立惯导大地法、航姿大地法、双向定位法三种不同引导定位方法的误差求解模型。利用误差来源数据进行编程解算模型,最后得出定位误差分析结论,为舰载反舰导弹精确超视距攻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超视距目标跟踪中将目标位置信息转变到以融合中心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下进行,针对这种方法在高纬度地区使用所带来的目标位置信息误差问题,提出将目标信息转变到横向地球坐标进行表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目标运动模型、目标观测模型以及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超视距目标跟踪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高纬度地区的超视距目标跟踪精度,能够满足高纬度地区舰艇作战指挥系统对超视距目指信息的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8.
反舰导弹对目标信息迟滞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信息迟滞(延误)情况下的导弹攻击是导弹超视距攻击的一种常态。以直升机引导反舰导弹实施超视距攻击为例,在全面分析反舰导弹超视距攻击射击误差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反舰导弹捕捉概率模型,对目标信息迟滞对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进行了精确定量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对导弹超视距攻击的引导与实施提出了建议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雷达多目标跟踪过程中分布未知的系统误差估计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布式融合思想"的误差估计方法。给出相应误差估计方法的计算公式,利用改进截断奇异值方法来减轻矩阵病态性的影响,提高误差估计的稳健性。设置了两种不同的系统误差仿真场景,对"分布式"误差估计方法在两种情形下的估计性能进行了仔细对比分析。结合"分布式"误差估计方法与"集中式估计"方法所体现出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系统误差估计算法,算法通过合理选择阈值门限η,能够在多雷达多目标且系统误差分布未知的复杂环境下对两种误差估计算法自适应地进行切换,从而充分发挥两种误差估计算法各自的优点,给出更好的误差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天波超视距雷达在雷达坐标系下进行目标跟踪时,滤波器输出的各传播模式航迹起始与终结时刻的不同所造成的航迹缺失条件下的航迹融合问题,研究自适应天波超视距雷达航迹融合算法,通过应用当前时刻获得的新信息与历史时刻获得的信息联合确定最优关联假设,随着新信息的不断累积,对后向或前向不同时刻的航迹、传播模式以及目标的最优关联假设不断地进行修正,从而获得最优的目标状态估计。仿真表明,与多假设航迹融合算法相比,自适应天波超视距雷达航迹融合算法大大降低了融合结果误差,并对于电离层模型的误差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超视距反舰导弹射击方式优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射击方式的选择是反舰导弹作战使用的重要内容。在超视距作战需求的牵引下,传统视距反舰导弹的射击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战。为优化选择超视距反舰导弹的射击方式,建立了两种常用射击方式的导弹捕捉概率模型和目标机动模型,给出一种典型条件不同目标机动航向的导弹捕捉概率,结果表明采用有前置量方式射击无法有效提高超视距导弹的捕捉概率,甚至在某些典型条件下还低于无前置量方式射击的捕捉概率,指出无前置方式是超视距反舰导弹射击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2.
超视距引导攻击误差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敌发现,先敌攻击,争取先机制敌,是导弹攻击的重要原则.实施超视距导弹攻击,关键在于引导兵力的准确的引导.超视距引导的导弹攻击,导弹对目标的捕捉能力取决于引导配系的引导精度和导弹本身的技术、战术性能.提出了影响舰舰导弹超视距攻击误差的三要素,给出了导弹射击概率偏差的计算方法,并就对平台延伸定位法,反向延伸平台定位法和GPS定位法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指出了引导站的安全角的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基于高分辨距离像(HRRP)的舰船目标识别率,首先通过目标区域提取来解决HRRP的幅度敏感性和平移敏感性的问题;然后根据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取出15个较好的特征进行多特征综合识别;最后在基于Fisher准则的特征选择方法上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互补性的特征选择方法,选择一个最优特征子集。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的特征选择方法,同时选择出一个最佳分类器。  相似文献   

14.
基于ICP的编队预定目标选择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对编队预定目标进行自动选择,是超视反舰导弹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反舰末制导雷达对编队预定目标的选择,可通过点集匹配来实现,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运用ICP (Iterated Closest Point)算法进行编队预定目标选择的方法.首先通过一个粗搜索过程来确保ICP算法的初始值选取性能,然后运用ICP算法精确搜索最佳匹...  相似文献   

15.
机降场选择是超视距垂直登陆作战的关键工作之一。针对机降场选择的决策特点,定义了不确定语言集结算子,建立了基于不确定语言型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的机降场选择评估模型。该模型直观、简单,降低了对指挥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有效弥补了指挥员的主观判断误差,提高了评估决策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使大口径舰炮制导炮弹在打击近岸机动目标的末制导段满足落角约束,现考虑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基于自适应RBF逼近网络与动态面滑模提出一种空间末制导律。构建空间弹目相对运动模型,通过带改进微分跟踪器的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目标加速度。为零化视线角跟踪误差与视线角速率,采用自适应指数趋近律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动态面,并运用自适应RBF逼近网络削弱控制指令抖振。通过Lyapunov第二法证明了全系统中视线角跟踪误差与视线角速率均最终一致有界。仿真实验表明:该末制导律使制导炮弹在空间中打击具有不同机动形式的近岸目标时,均具备良好的末制导性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射击毁伤理论和概率统计学,在现有点目标毁伤概率求解方法基础之上提出考虑目标定位误差的解析法和仿真法.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准确可行.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弹药量、不同目标特性条件下,定位误差对毁伤概率的影响程度.运用解析法得出点目标的单发命中概率服从χ2分布,通过大量仿真得出目标定位误差可忽略的条件为WmaxRCEP/ω.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剩余射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弹道特征参数弹道高y及速度矢量分量Vx和Vy为解释变量,以回归分析方法为数学工具,建立脉冲末修弹剩余射程预测模型。以目标点与弹丸预测落点之间的差值为广义弹道偏差,结合数值仿真,对落点预测导引进行深入研究,验证了回归分析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