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冶、经济、军事格局处在变化重组之中。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为日本实现其既定的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过渡的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自90年代以来,日本便加快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步伐,根据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重新调整了军事战略,开始由“冷战式军事战略”向“多边安全保障战略”转变。在坚持日美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为实现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国家战略,对军事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其加强军备的种种动向为未来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投下阴影,正越来越引起亚洲各国的广泛关注与忧虑。背景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加速推进其争当世界政治大国的国家战略。军事实力被认为是实现国家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明确提出,为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军事实力受到重大限制。但战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署,为日本军备复活提供了保护伞,借此日本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日本根据当时的安全形势制定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对原来的“专守防卫”方针作了较大的调整。其陆上自卫队为避免在本土作战,将“内陆持久”反击战略调整为“歼敌于水际滩头”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12月16日日本岸田内阁会议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三份安保文件。作为决定未来十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及近年来日本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合流的最新结果,新“安保三文件”为日本发展“自主防务”“反击能力”提供了指导意见,为日本新一轮扩军铺平了道路。其出台标志着日本事实上成功突破了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向进攻能力与威慑能力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将太空安全视为国家太空战略的首要事项,不断加强太空安全能力建设。成立宇宙作战部队之后,太空安全战略向备战太空走向明显。本文分析了日本太空安全战略由“和平利用”到“保守防御”型再到“攻防兼备”型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宇宙基本法》《宇宙基本计划》《国家安全战略》《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文件内容进行研判,得出日本太空安全战略具有致力于太空军事利用、构建日美太空同盟和发挥国际太空规则话语权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政治、军事野心迅速膨胀,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又大大刺激了提升军事地位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强烈冲动。自1992年以来,日本已多次利用各种借口向海外派兵,以显示其军事实力和在国际安全领域“做贡献”的打算。日本海军作为军事发展的重点和对外主要使用力量,其发展变化的新动向,更加充分地表明了日本企图借着军事因素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因此,我们对其海军战略的调整必须保持高度关注。战略思想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日本海军已彻底抛弃“被动防守”、“消极防卫”的思想,确立了“积极防卫”、“主动进攻”的指导思想。把最初强调的  相似文献   

7.
联盟战略是美国防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战略要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冷战的开始 ,美国联盟战略作为实现国家目标的有力工具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几十年来 ,美国已经在世界上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联盟体系 :在北大西洋地区 ,美国与其他十几个欧美国家结成北约 ;在亚太地区 ,美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等国结为盟友 ;在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美国绝对的盟友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 ;另外 ,美国与许多国家保持的各种非正式联盟关系更是灵活多样。当前 ,世…  相似文献   

8.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4,(4):10-10
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政策动向事关地区安全环境和战略稳定,也关系日本国家发展。我们对此高度关注。希望日本深刻吸取历史教训,重视亚洲邻国的安全关切,顺应时代潮流,走和平发展道路。多做有力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防卫费问题一直是极其敏感的世界性政治问题。近些年来日本的防卫费规模、结构发展变化很快,无论其规模水平还是结构质量都进入了世界前列。鉴于日本近现代史上特有的、一连串侵略历史和现有的强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为了促进世界和平和亚洲安全,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日本防卫费的战略选择和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防卫费战略选择的依据、防卫费投入规模和投向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孙成岗  费建华 《国防》2012,(7):25-27
一、报告发表的背景 防卫研究所是日本防卫省最重要的智囊机构,负责对日本面临的国际战略形势和地区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参与制定日本的防务政策、国防与军队发展规划等.它发布的《中国安全战略报告》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安全战略和军事发展趋势的年度报告,也是目前防卫研究所唯一一份针对特定国家的安全报告.据防卫研究所专家称,发布该报告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国内外发布防卫研究所对中国军事实力和安全政策的看法;二是让中国了解日本对中国军事动向的关注点,促进两国加强军事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安倍新内阁强化自卫队力量建设,配合美国的新国防战略,将日本的安全力量紧紧地绑在美国亚太战略的车轮上,成为影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一个非常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先发制人”从1997年7月首次在日本的《防卫白皮书》里“抛头露面”,到2002年9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正式确定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到伊拉克战争的实战运用,再到目前许多国家的“纷纷效仿”和联合国拟为其定规则,一时间,“先发制人”战略名声大噪,世人瞩目。然而,从兑现这一战略的伊拉克战争来看,战争的硝烟和恐怖的阴影至今还飘荡在巴格达的上空,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先发制人”战略真的能保安全吗?“先发制人”战略从何来和许多事物一样,“先发制人”战略的出台,也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根源。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纷纷出笼的“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政府不断修改“和平宪法”和“防卫战略”,一些政府要员更是叫嚣日本也要“先发制人”,试图通过在军事领域的突破来实现其政治大国的梦想。与此同时,日本一些大型企业的高层人物也毫不掩饰地表示,他们的企业完全有能力制造出各类型的“先发制人”武器。日本军工研制能力一时间备受人们的关注。其实,二战后几十年来,为配合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日本不断加大对武器装备的研发力度,已建立起了门类齐全、体系配套、技术较高、实力雄厚、颇具特色的军事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5月15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有事法制”,为日本走入“军事大跃进”时代开辟了绿灯。“有事法制”是日本独创的兵法,不同于以往的军事法案,是日本安全战略调整的象征,目的是建立日本应对紧急事态的机制,在紧急事态下首相可以跳过内阁安全会议交接下令出动自卫队,足见其增强军事实力的迫切心情。在海湾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侦察、通信、导航、气象等卫星系统在夺取战场信息优势、直接支援部队作战、提高武器装备作  相似文献   

15.
地缘安全与军费支出存在战略互动关系。只有实现军费的和谐增长,才能对中国地缘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军费增长的路径是和谐增长。实现和谐增长的基础是规模均衡,其关键是要实现结构均衡,制度创新是其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奥巴马政府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对美国当前所处的战略环境、所面临的威胁、所期望实现的战略目标及具体战略手段做了清晰的阐述。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最高纲领性文件,该报告将对美国的国防、外交、安全等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同布什政府时期的两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相比有很多新特点,"先发制人"、"单边主义"的强硬基调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强调接触和合作,看似与布什主义的彻底决裂,然而该战略仍然是以维持美国世界领导地位、追求绝对安全为出发点,难免有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存在诸多掣肘因素的情况下,其实现前景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新《防:怛计划大纲》、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和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3份文件的同日出台,预示着日本安全政策、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建设目标将出现重大转变。值得关注的是,这3份安防文件“剑指”中国的意味明显,加强“离岛”防卫,增设“夺岛”部队,  相似文献   

18.
任玮  鲁潇 《国防》2014,(4):73-75
2013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简称"安保战略")、《2014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简称"新大纲")和《2014~2018年度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简称"整备计划")。这3份文件层层递进,首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明确了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规划了防卫力量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和5年的装备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4日,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正式成立,并召开了首次会议。它效仿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创建,主要负责研讨日本中长期战略,进行有关日本外交、安保以及危机管理的决策,由首相安倍晋三任主席,常设由首相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美国政府经过三位总统十几年的准备之后,开始着手对其庞杂的国防工业进行了“基于作战效能”的转型。该文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安全和资源利用率等几个方面对冷战后美国国防工业转型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