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杨勇 《政工学刊》2013,(10):60-60
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即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有人说,人生也有三“醒”:一为身醒,睁眼即为身醒;二为心醒,清醒做人、做事清醒;三为魂醒,一种悟,潜意识的觉醒。三“醒”吾生,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为实。唯此三“醒”,才能修身、成事、立世。  相似文献   

2.
顾此 《环球军事》2011,(14):12-13
在《论语》的第十六章中,孔子曾:对“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一事进行对其弟子发表卜个很重要的论断,即“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的意思是,把持当时鲁国大权的季孙不应攻打颛臾,真正应该着手解决的是发生在宫墙内的矛盾。当菲律宾不断发起对我南海主权的挑衅言行的时候,难道南海已成为其“季孙之忧”?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脍炙人口 ,广为世人传诵。它抒发了刘禹锡被贬官之后志不得抒的郁闷情怀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辽南某军营有被传抄争诵的、跳动着万千热血男儿在绿色军营求证生命意义的《士兵铭》 :“位不在卑 ,忧国则名。年不在高 ,有志则灵。投身军旅 ,更显豪情。军政素质硬 ,尊严释和平。谈笑有品位 ,往来多叮咛。可以慰平…  相似文献   

4.
漫话正气     
中华民族历来有讲正气的优良传统。“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都是这种情怀的真实写照。一个人如果没有一腔浩然正气,就不可能无所畏惧地前进,不屈不挠地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这一点已被从古至今的无数事实所证明。清朝康熙年间,有“天下第一清...  相似文献   

5.
清代学者钱大昕写过一篇《弈喻》 ,说的是一天他在朋友家看下棋 ,见一位客人屡次输 ,就讥笑他失算 ,总想指点几招 ,以为他不如自己。过了一会 ,客人请他下棋 ,刚下了几个棋子 ,客人就占了上风 ;快到中盘时 ,他就难以招架 ,而客人却轻松自如 ;终局结束 ,客人赢了他十三个子。从这件事中 ,引起了钱大昕一番感悟 :“人固不能无失 ,然试易地以处 ,平心而度之 ,吾果无一失乎 ?吾能知人之失 ,而不能见吾之失 ;吾能指人之小失 ,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 ,何暇论人哉 ?”细细想来 ,非但下棋如此 ,用在做人上 ,亦是如此。俗话说 :“金无足赤…  相似文献   

6.
在某些基层单位存在着“严不在其格、爱不在其所”的问题。要严,就严得士兵喘不过气来,制定土政策来惩罚战士,还说什么“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巴掌下面出好兵”。要爱,就一团和气、毫无原则,讲哥们义气,迁就、放纵战士。还认为“这样能感化兵,能收住心”。产生这个  相似文献   

7.
状态,是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状态就是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劲头。而领导干部“不在状态”,就会“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履行“官”的职责,反而会产生一些群众不欢迎的“官”。领导干部“不在状态”,容易产生一些“无能官”。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怎么造福?要靠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从哪里来?只能从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中来。而领导干部“不在状态”,学习就会静不下心,坐不下来,学不进去,官升了知识不升,位置高了素质不高。这样的官只能是“无能官”,“造福一方”只能是一句空…  相似文献   

8.
“老先生”实则不老,今仅三十有九。乃吾军校一队之长也。其身材虽非高大魁梧,亦非短小瘦弱。一米七零,相貌堂堂,实乃标准之男人也,既真诚又刚强,此吾队长之性格也。吾等顽皮弟子共送其雅号——“私塾老先生”。缘何?他精于学习训练,善于日常管理, 率领吾等争先有三老:一是老身手。先生热衷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中“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 ,想来都不陌生。齐国宰相邹忌长得很美 ,徐公也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一日 ,邹忌问其妻 :“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妻子说丈夫美。邹忌不信 ,又问其妾和朋友 ,得到的回答都是他美于徐公。翌日 ,徐公来 ,邹忌仔细端量 ,认为徐公要比自己美。为何明知不如徐公美 ,妻、妾、朋友却要违心说“美” ?一番苦思冥想 ,邹忌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 :妻是“情人眼里出吾” ;妾是“畏吾” ;朋友是“有求于吾”。由“邹忌与徐公比美” ,想到如何对待“群众意见”。显然 ,对邹忌来说 ,妻、妾、朋友 ,三者已可成“众” ,都说…  相似文献   

10.
陈寿在《三国志》中有这样的一则记载 :建安五年的春天 ,袁绍积极筹备粮秣兵马 ,统率十万大军准备伐曹。袁绍的谋臣田丰对他说 :“曹公善用兵 ,变化无穷 ,众虽少 ,未可轻也 ,不如以久持之。……不及两年 ,可坐克也。”袁绍不听 ,田丰再次恳谏 ,袁绍大怒 ,将田丰关进大牢。官渡一战 ,袁绍大败。有人向田丰说 :“君必见重。”田丰却说 :“若军有利 ,吾必全 ,今军败 ,吾其死矣。”袁绍回来 ,对左右说 :“吾不用田丰 ,果为所笑。”于是 ,就杀了田丰。田丰反对袁绍伐曹的意见 ,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按理应当受到重用 ,结果反而被袁绍所杀。这似乎…  相似文献   

11.
“老杆子”在吾班并非最年长,而是因其党龄最长而获此殊誉。大二结束时,本班的九位兄弟全部加入了党组织。有人建议:按大家党龄时间的长短排个行。“老杆子”在新兵就因表现突出入了党,理所当然就成了我们的“老大”。“老杆子”从此便取代了他的名字。“老杆子”平时言语不多,干工作总是默默无闻、拈“重”怕“轻”。在班里,他常常“公差”自己扛。由于平时言语  相似文献   

12.
大胆解放思想率先转变观念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候正礼张俊九总经理在1994年兵器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唯实”、真抓实干的“唯干”、客观正视现实的“唯真”精神,指明了一条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以率先转变观念带动兵器工业发展的新路子。张总...  相似文献   

13.
杨玉增 《国防》2000,(12):6-7
长垣县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劳务输出基地。目前,全县有8.3万农村民兵外出务工(占民兵总数的93%),出现了严重的“在编不在籍、在册不在位”,“有组织无兵员、有兵员无组织”的状况,民兵训练往往是“人员难抽调,训后无处找”,政治教育则“年年有计划,年  相似文献   

14.
全面、辩证地认识人与武器的关系,必须把握武器的物的属性和人的属性.武器的两重性既说明了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也回答了武器在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对于澄清“唯武器论”、“唯意志论”等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原文为“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其意思是:自认为防备十分周到的,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平时看惯了的现象,就不再怀疑它了.秘计隐藏在公开的表象里,而不是与公开的形式相排斥.表面看来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含着非常神秘的玄机.  相似文献   

16.
徐刻 《政工学刊》2010,(6):72-72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战胜了争霸对手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由此可见,善于用人无疑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刘邦的用人方法对今天我们各级管理者提高领导水平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清朝州官张聪贤曾撰写过一篇题为《官箴》的碑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谩,公生明,廉生成。”由此不难看出,廉洁比权势的威严更令徇私舞弊者害怕,更使平民百姓所折服。但是对于共产党人、党的干部来说,廉洁奉公,这只是应具有的品格之一,而不是全部,更不是至高无上,廉而无威,也是极其常见的。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这  相似文献   

18.
“德,国之基也。”民无德,什么事都做不成;官无德,一分威信不会有;国无德,就会积弱积贫,毫无生机和希望。因此,早在战国时期,“唯德治,否德乱”就已成为名君贤相共识。江泽民同志在河北视察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官之德。这一谆谆告诫,针贬时弊,一语中的,指明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为官做人之首要,齐家立业之根本。  相似文献   

19.
日前,新闻媒体报道的两件事,令人震惊:一是被誉为“固若金汤”的九江城防堤被无情的洪水撕个口子,同九江地区4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开了个“玩笑”;二是被誉为首都新大门的北京西客站,在投入使用不久就千疮百孔。再联想到少数单位在粮食体制改革中套购国家巨额财政补贴,洋垃圾大摇大摆进国门,黄毒泛滥,司法舞弊,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人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是千里大堤毁于蚁穴?万丈高楼坍塌于蛀虫Z还是硕鼠,吾食吾黍?这些问题的存在,表面上看是少数人利益熏心、丧心病狂所致,但往深处想,它是精神颓废在某一行业的具体…  相似文献   

20.
一.实行精兵政策的历史根据 (一)精兵简政历来是名家推崇之策精兵,即减少军队数量,提高军队质量。2000多年前,战国初期的吴起就提出:“以治为胜,兵不在众。”明代的尹宾商指出:“兵贵精,不贵多。”法国的德萨克斯也指出:“打胜仗不在于兵多而在于兵精。”毛泽东同志也曾强调精兵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