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记者 《国防》2011,(4):8-11
2011年3月31日,中国政府正式发表了《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这是从1998年以来,我国第七次发表国防白皮书。与之前的六部国防白皮书相比,《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国防白皮书,本刊记者专题采访了参与历次国防白皮书撰写工作的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陈舟研究员,请他就新国防白皮书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创新点进行了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2.
赵飞鹏  包国俊 《国防》2005,(1):21-23
2004年12月27日,当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表《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的时候,我们走访了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陈舟博士。陈博士先后4次参加了中国国防白皮书的研究撰写。一直忙碌研究撰写本年度中国国防白皮书的陈博士,抽空在办公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向我们讲述了国防白皮书出台的前前后后。集军地专家学者的智慧,用几个月精雕细刻3万字的中国国防白皮书谈起2004年的国防白皮书,陈舟说:“今年的白皮书变化很大,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都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从结构上看,新国防白皮书打破过去的“国防建设”和“军…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31日,国务院办公室发布《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国发布白皮书立刻成为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所谓白皮书是指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重要文件或报告,由于其使用白色的封皮,故被冠以“白皮书”的名称。白皮书作为一种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场,讲究事实清楚、立场明确。  相似文献   

4.
《国防》2013,(5):12-15
记者:陈主任(以下简称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它与我国已经发表的7部国防白皮书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陈: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每两年发表1部以《中国的国防》为名的白皮书,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这7部白皮书都属于综合型白皮书,其特点是全景式地介绍国防安全领  相似文献   

5.
甲申岁末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04年度的国防白皮书,这是自1995年中国第一部与国防有关的白皮书《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以来的第五部。所谓白皮书是一些国家的政府、议会发表的有关政治、国防、财政等重大问题的文件,封面一般为白色,所以叫白皮书。而国防白皮书的功能,则在于宣示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指  相似文献   

6.
陈辉 《华北民兵》2013,(6):54-55
中国政府于1995年开始发表《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白皮书,并于1 998年起每两年发表一部国防白皮书。2013年《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是至今为止最为透明的白皮书,许多核心机密首次曝光,标志着中国军队走向公开、透明、自信。  相似文献   

7.
栗硕 《环球军事》2014,(16):14-15
2014年8月5日,日本内阁正式通过并公布了2014年度《防卫白皮书》(后文简称R白皮书》),这是13本自1970年发布首部《白皮书》以来的第40部。此外,2014年版《白皮书》还是安倍内阁在2013年制订最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之后的首部《白皮书》,因此具有浓重的安倍色彩,在对华表述方面措辞比以往更加强硬。而且,新版《白皮书》还综合介绍了日本一年来在安全保障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新版《白皮书》是对安倍执政一年多以来日本安保政策与实践的梳理与展示。那么,在安倍内阁军国主义之路越走越远,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新版《白皮书》中表达了怎样的对华战略认知呢?与往年《白皮书》相比,日本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力量部署等方面的表述又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8.
刘俊 《国防》2010,(12):69-71
2010年9月10日,日本内阁会议正式通过了2010年度《防卫白皮书》(以下简称"新白皮书")。新白皮书由"周边安全环境"、"日本的防卫政策和防卫力量建设"、"国防建设的具体举措"等三部分构成,系统阐述了日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现行国防政策、防卫力量建设以及军事改革等。与以往的白皮书相比,新白皮书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8日,越南出台了本,国最新版国防白皮书。越南曾在1998年和2004年两次发布国防白皮书。据国防部副部长阮志咏在新版国防白皮书发布会上介绍,该《白皮书》包括“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国防建设”、“建设人民军队和自卫部队”等3个章节以及11个附件。“这份白皮书的发布,表达了越南人民和越南人民军推进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及军队的相互间了解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发表的第5部国防白皮书。新国防白皮书重申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新的国防白皮书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几乎就在同时,韩国政府也发表了2006年度的国防白皮书。回顾2006年,已有许多个国家发表了国防白皮书或类似的国防文件。那么,国防白皮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件?具备哪些功能呢?  相似文献   

11.
篇幅将近三万字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七部国防白皮书。自l998年始发以来,中国国防白皮书一直被外界视作观察和研究中国军队和国防新动向的权威文本。  相似文献   

12.
顾此 《环球军事》2013,(9):11-12
继我国发布7部以《中国的国防》:为名的综合型白皮书之后,2013年4月16日,我国首次以专题形式发布2013年国防白皮书,对外介绍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引发舆论关注。了解国外类似国防白皮书的演变、功能以及今年来有关国家发表专题型国防白皮书情况,将更加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掌握中国国防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2年7月31日,日本防卫省批准了《2012年日本防卫白皮书》,这是日本二战后发布的第38版白皮书,也是2009年9月民主党上台后第三次发布防卫白皮书。白皮书详细阐述了日本的安全观、防卫政策、国防工业与军力建设、涉外行动等内容。从正文看,2012年白皮书基本沿用了2011版的框架和内容设置,只在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上有所调整,此外,重要章节的内容没有大的变化,只是补充了2011年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发表了《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作为公开阐释国防政策和国防行为的政府文告,新版国防白皮书一经发布便备受世人关注。最近,本刊记者专题采访了参与历次国防白皮书撰写工作的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陈舟研究员,请他就新版国防白皮书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创新点进行了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白皮书和中国航天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重申了中国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根本宗旨,总结了2011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四部航天白皮书,是对2000年、2006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部国防白皮书,全文约2.4万字,“合作”一词出现了48次。强调合作与发展,是1998年国防白皮书的最大特点。这部白皮书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是大国关系的改善和加强。1997年,中美宣布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先后与俄罗斯、法国、东盟等建立了关系。这部白皮书创下了多  相似文献   

17.
包国俊 《国防》2003,(1):16-19
2002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最近,记者就新国防白皮书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学专家、曾三次参加起草中国国防白皮书工作的陈舟博士.  相似文献   

18.
《环球军事》2013,(9):6-8
4月16日,中国政府发表新版国防白皮书,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新版国防白皮书新在何处?从中能读出哪些信息?得到什么启示?本刊将从权威专访、军事透明度及世界各国白皮书概况三方面带给您相关的权威解读与展示。  相似文献   

19.
《国防》2009,(2)
2009年1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发表了<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作为公开阐释国防政策和国防行为的政府文告,新版国防白皮书一经发布便备受世人关注.最近,本刊记者专题采访了参与历次国防白皮书撰写工作的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陈舟研究员,请他就新版国防白皮书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创新点进行了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20.
政策发布     
《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最近发表了《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介绍中国的国防政策和近两年国防建设情况,再次用大量事实和数据说明,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白皮书全文约3万字,分为前言、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武装力量、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国际安全合作、军备控制与裁军等部分,是中国政府自1995年发表《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白皮书以来,第4次发表有关国防的白皮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