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之洞 ( 1 83 7— 1 90 9) ,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 1 881年底补授山西巡托以后 ,便由“清流派”主将转变为洋务派大吏 ,倡言“洋务最为当务之急”。后在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任上 ,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强、求富活动 ,成为后期洋务派的挂帅人物。他在创办近代轻重工业、推行近代教育和兴修铁路的同时 ,还在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举办近代军事教育、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近代海防等方面 ,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促进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现将他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作一简要的分析研究 ,以便从中得…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张之洞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他的洋务思想和实践,对晚清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影响。推进中国海防海军的近代化,又是张之洞洋务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张之洞是继李鸿章之后,洋务派人士中倡导建设近代海军最力的人。本文拟对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正。张之洞热心洋务是1882年授山西巡抚之后。1884年地升任两广总督,在中法战争中积极领导广东军民抗御法国的侵略,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他对中国海防问题认识的提高。张之洞海防思想的系统提出是1885年中…  相似文献   

3.
1894年,胡烯棻受命于天津小站开始编练定武军,计10营共5000余人。1895年定武军由袁世凯接手训练后,改称新建陆军,新军由此得名。南方新军则以湖北新军为典型代表,其前身为张之洞暂署两江总督期间创设的自强军,其调任湖广总督后以自强军护军前营500人为基础扩充成军。  相似文献   

4.
曾任山西巡抚及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等要职的晚清重臣张之洞,面对日益严重的外患危机,从御辱图强的动机出发,认真探求军事变革之道,先后提出了众多军事近代化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对晚清军事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着眼于武器装备现代化创建军工企业,全面更新武器装备;第二,编练自强军、湖北新军,建立近代化陆军;第三,致力于军事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一生虽未主持晚清的军事大计,但他在出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期间,面对外敌入侵,提出了民力民财可恃、基础设施建设要便于军用、建立自己的新式军工企业等主张。张之洞的军事经济思想虽然不成系统,但对当时中国是适时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北洋六镇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有感于清军战斗力的衰弱,决定仿西洋之法编练新军。起初,派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天津附近的小站组织实施,所练新军命名“定武军”,聘请德国人为教官。次年改派袁世凯督率训练,更名为“新建陆军”。戊戍政变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奏设武卫军,将袁世凯之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1901年,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人们也就把他的武卫右军改称“北洋新军”。  相似文献   

7.
在古罗马帝国的军事统帅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凯撒(公元前100~前44)。凯撒早年反对苏拉派,历任监察官、大法官、西班牙总督、执政官等职。前58年任内高卢(山南高卢,今意大利北部)总督,即开始他的征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是后期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清末编练新军则是他洋务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作为清末地方新军编练的卓有成效者,在晚清军事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葆桢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 ,也是洋务派要员之一。他历任江西巡抚、船政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兼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身后被谥为“文肃”。南洋是中国的海防要地 ,护卫着东南沿海的大好河山。沈葆桢为苏浙闽台乃至整个中国海防呕心沥血 ,死而后已。在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 ,在抗击入侵台湾的日本侵略者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近代海防事业的实干家。其谋划巩固海防的方略 ,及切合实际的、适应当时需要的海防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值得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10.
龚德坤 《环球军事》2009,(13):39-39
清朝乾隆年间,瓦寺地区的藏族土司千总刘正祥、王保等人曾率藏兵协助清军抵抗廓尔喀(今尼泊尔)对西藏的侵略。在清军总督福康安的统一指挥下,瓦寺藏军“六战六捷,杀敌四千,收复后藏”。在那场战斗中,许多藏兵为国捐躯。几十年后,当英国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回荡在祖国边疆的危急时刻,藏族勇士们再次用血肉之躯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都出现主战与主和两派。而在中法战争中,主战派与主和派营垒非常分明,争论异常激烈,对战争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的述评。一在中法战中,主战派的核心人物为左宗棠、张之洞,主和派的核心人物为李鸿章。他们对时局的认识不同,对法国的态度各异,可谓径渭分明。一、主战派的认识与主张对于法国入侵越南北桥,进而窥伺中国的状况,主战派主张积极备战,援越抗法。其理由主要有下列几点。其一,法国侵占越南北桥,威胁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全。两江总督左宗棠…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100年前的那场“七.二五”惨案至今令亿万华夏子孙义愤填膺。 1894年7月,清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接到李鸿章密令,派遣军舰从塘沽护送外籍运兵船到朝鲜牙山前线。 根据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命令而在塘沽集结的清军已做好渡海到朝鲜作战的准备,清政府雇来的英国运兵船“爱仁”、“飞鲸”、“高升”三条火轮已向大沽口移动,从旅顺口启航的北洋海军护航舰船正向大沽口驶去。  相似文献   

13.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病逝,年仅42岁。章太炎给他盖棺论定,写下了这幅挽联,高度概括了黄兴对推翻封建统治、开创中华民国的杰出贡献和历史地位。 黄兴,字克强,1874年生于湖南;1898年以优异成绩进入湘水校经堂,后进入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学习;1902年6月被选派官费留学日本,在日本积极从事反清活动,与刘揆一、陈天华、蔡锷等志同道合。1903年6月,黄兴回国。1904年12月,在长沙成立华兴会,黄兴为会长,参加者万余人。1905年,因密谋发动武装起义之事泄露,黄兴等人逃亡日本。 1905年7月,孙中山由欧洲抵日本,与黄兴见面。两人商定将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联合起来。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与会会员百余名,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通过  相似文献   

14.
刘坤一 ( 1 830— 1 90 2 ) ,字砚庄 ,湖南新宁人。起家于楚军 ,因军功卓著累经保举 ,几年之间由一名僻乡秀才而青云直上 ,到同治四年 ( 1 865)就已跻身于江西巡抚之位 ,其后又担任了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 ,任封疆大吏几达四十年之久。从近代太平天国到清末推行新政 ,半个世纪间所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都与他有着重大关系。尤其是在甲午之后 ,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先后去世 ,李鸿章失势 ,他俨然成了湘淮将领中最有资望的人物 ,其地位作用极其显赫。然而历史学界对他的研究却很不够 ,迄今为止 ,国内外尚无一本专著问世 ,专题论文也十分鲜见 ,…  相似文献   

15.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20岁随父至北京,25岁从刘逢禄治春秋公羊学,与龚自珍同为发扬公羊学、要求改革的思想家。他从29岁中举后作了10余年幕僚,曾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皇朝经世文编》,以后又研究潜运、水利、盐政等问题,成为当时有名的专家。鸦片战争中,他在署两江总督裕谦处参与戎机。鸦片战争后,他愤而撰《圣武记》,宣扬清初武功,想借此激励清统治者,期其有所振作。受林则徐之瞩写成《海国图志》,为当时及稍后具有影响的外国史地专著,明确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844年51岁时成进土,后在江苏任知县,…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朝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职。1853年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统抵抗太平军,后入湘军曾国藩幕。1861年组建难军,1862年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后历任署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武英殿大学土、文华殿大学士、两广总督等显职。李鸿章是清廷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主要决策者和推行者之一,对晚清政局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李鸿章自镇压太平军而起家,是晚清洋务运动最主要的首领之一。他自1861年组建难军起,便对筹建近代化军队,采用西法练兵,发展近代军事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 ,平生以“存在就是真理”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他先策动太原起义反对满清帝制 ,不久又投靠袁世凯拥护洪宪帝制 ;在军阀混战中 ,他曾联奉倒直、联直倒冯、联蒋讨奉、联冯倒蒋。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亲蒋又惧蒋 ,联共又反共 ,抗日又密谋降日。为保存实力、保住地盘 ,他审时度势 ,见风使舵 ,可谓费尽心机。本文仅就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联共抗日、组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历史情况 ,作一些探讨。  一、“非常时需非常策” :阎锡山联共抗日政策的由来1 935年“华北事变”发生时 ,盘踞晋绥 2 0多年的阎锡山已经拥有了一份庞…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标兵     
明代的标兵包括总督、巡抚及总兵等亲统之兵,是明中后期镇成军队的精锐和主力。在抵御蒙古及清军的进攻,以及镇区农民起义的作战中,标兵都曾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了解标兵便不足以了解明代的镇成兵制,也不足以全面了解整个明代的兵制。本文拟就四个方面探讨之。一、何谓标兵标兵二字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为样板军队的意思。比如宣大山西总督绪万达曾说过,“(标兵)即名为样兵,或无前锋,或为诸军倡。”这就长说标兵即全军的样板。其二是大将麾下直辖的意想。嘉靖时期宁夏总兵杭雄你自己直辖的兵马为“标下官军…  相似文献   

19.
阿尔卡季·瓦西里耶维奇·马里尼奇,1909年12月18日出生于切尔尼科夫州西蒙诺夫区的阿尔里科夫克村。1927年之前,在西蒙诺夫的中学读书,之后,就和他的父亲一样担任了村初级学校的教师。年满18岁之后,到了列宁格勒,在港口当了一名装卸工人,之后又在造船厂当过划线工、工艺员。1938年,他从列宁格勒舰艇建造学院毕业并进入波罗的海造船厂工作。在波罗的海造船厂,他参与了“克拉辛”号及“伊尔马克”号破冰船的改良工作,还参加了新型破冰船的建造工作。二战爆发之前,在总设计师Б.Г.奇里金的指导下,参与了当时欧洲最大破冰船的设计工作。从1946年起,开始在涅瓦设计局工作。1967年,他被任命为直升机母舰“莫斯科”号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莫斯科”号、“列宁格勒”号反潜巡洋直升机母舰以及“基辅”号、“明斯克”号航母相继交付海军,“新罗西斯克”也到了系泊试验阶段。1989年夏天,马里尼奇去世,距离其80岁生日仅还有半年的时间。1977年,“基辅”级总设计师马里尼奇以反总建造师伊·伊·维尼克因为在“基辅”级的设计及建造方面的成绩而获得了苏联劳动英雄的称号,这一荣誉向来是授予那些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现代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一部分重臣大员萌发了一种彻骨寒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八旗、绿营和练军、防军日益腐朽衰败的严酷现实,促使他们痛苦思考,探索着摆脱困境的出路。1864年,李鸿章首先发难,要求“变易兵制,讲求军实”“废弃弓箭,专精火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