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靖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李问对》、《李卫公对问》等,简称《问对》。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四月所下诏书中称之为《李靖问对》①,今从之。(以下简称《问对》)关于此书的成书问题,自宋神宗时就有不同看法,此后众说纷法,学者莫衷一是。一说为唐太宗与李靖的谈话辑录,成书于贞观时;一说是宋人阮逸伪托之作;一说系“唐末宋初俚儒村学”所为。元马瑞临怀疑此书是王震等人遵照神宗诏书修撰而成,但未作详细考证。笔者为撰写《唐代军事史》有关内容,对此书的成书问题和主要军事理论建树作了些探讨,形成了几点粗…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北宋颁行的兵书《李卫公问对》,采取唐初君臣一问一答的形式,反映了李世民和李靖在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李靖向来以“论孙(子)、吴(起)之术”而闻名,军事学上造诣颇深。一部“卫公李靖兵法”可谓著名的兵书,以致唐代杜佑编纂《通典·兵典》时摘录它的内容达二十多处。至于唐太宗,虽然没有留下理论专著,但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是要超过李靖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兵书有限,完整保存下来的更少。现存兵书主要有《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长短经》等。另有一部《李靖兵法》《又称《李卫公兵法》可惜大部分佚失,“世无完书”,只是在《通典》引文中保存了部分内容。唐代兵书著述之所以不够丰盛,且佚失较多,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由于大唐处在兴时期,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就极易给军事文化的发展带来一种负效应。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趋向是“重文轻武”,不少人把谈兵看成是“粗鄙”之事”。所谓“士大夫讳言兵事”,正是当时人们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一)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下简称《问对》)是宋代编订的“武经七书”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屡建奇功。武德(高祖年号)9年(公元626年),通过“玄武门之变”,即皇帝位。其文治武功,极为彪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之君。  相似文献   

5.
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有记载的兵书就有1300多部,目前尚存的有288部。这些古代兵书,大体可分以下九类: 一是研究战争理论和作战方略的。如《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和《司马法》、《黄石公三咯》、《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书兵)等。二是研究战史的。如明茅元仪《二十一史战略  相似文献   

6.
郭绍林 《军事历史研究》2002,197(3):126-128
《李靖兵法》没有以原著的形式流传下来 ,本文从《通典·兵典》等文献中搜集了《李靖兵法》的相关记载和论述 ,并加以研究、总结。认为《李靖兵法》内容广泛 ,但由于李靖认为将师在战争中起着关键作用 ,故《李靖兵法》对将帅的素质和职责着重加以论述 ,本文就这一主要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等七部兵书,或称《武学七书》,又简称《七书》。它是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战争指导者智慧的集中体现和经验总结。《武经七书》对后代军事理论的发展和战争活动,都有过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的最有趣之处是,公元前四百年的一本古书,居然对现代的军事、政治事务仍然产生影响,而克劳塞维茨著作的某些部分却已过时。不过中国的军事传统却并非仅仅限于孙子。所谓《武经七书》,即《孙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吴子》、《李卫公问对》,过去是,今天依然是中国研究的常见课题。  相似文献   

9.
军事纵横     
我国古代的兵书卷帙浩繁无比。远古的不说,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有记载的兵书就有1300多部,目前尚存的有288部。许多兵书被中外政治家、军事家誉为“圣卷”,其思想理论至今仍熠熠生辉。这些兵书大体分为九类: 一是研究战争史的。如明代茅之仪《廿一史战略考》、清代胡林翼《读史兵略》等。 二是研究战争理论和作战方略的。如《武经七书》,其中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 三是研究军制的。如宋代傅良著《历代兵制》、宋代钱文子著《刘汉兵志》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是一部以《老子》各章首句为题,儒、道、兵思想杂揉,着重论述如何不战而胜,不争而取,兵去战的战略性兵书,共4卷,81章。作者王真,唐宪宗时人,“少司儒业”,后“久从戎府”,由朝议郎出任汉州刺史兼掌军事。此书原为上下两卷,后离为四卷,于元和四年(809年)七月上于唐宪宗。《道藏》、《宛委别藏》、《指海》等均有收录。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止,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王真上此“述”的目的,似想为改变这种现状开一剂以文止战的药方。李唐皇帝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唐太宗诏称“联之本系出于往史”…  相似文献   

11.
《武略》系太平天国对《武经》的改称。宋朝元丰中,以《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兵书,颁行武学,称《武经七书》。清朝康熙时,命岁、科两试首题于《论语》、《孟子》中出题,次题于《孙子》、《吴子》、《司马法》中出题,作论二篇;乡、会试亦照此例。因此,书坊即从《武经七书》中抽出《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刻印成册,称《武经三书》。《武略》是洪秀全据《武经三书》亲自删改、定名刻印,用来考试武士子的兵书。当时,天国颁行的《钦定士阶条例》规定,武士予必须“攻习真圣主钦定《武略》”。凡省试复试,默写《武略》一节,天试复试也要默写《武略》一节。《武略》一书国内尚未发现。英国伦敦不列颠博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先秦时期的《墨子》到唐初李靖(571-649)的《卫公兵法》,大致有千年的时间;从《卫公兵法》到明代戚继光(1528-1588)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大约又是千年的时间。从戚继光到清朝灭亡(1912),则只有300多年的时间。从以上这几部含有军事科技内容的代表性典籍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发展状况的一些端倪,并引发关于其与军事理论关系的一些有益的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当时激烈战争的需求,军事科技得到了很大发展,其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墨子》一书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记载和总结,代表了那一时期世界军…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政要》的《教诫大子诸王第十一》中,有这么一段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对人君和黎庶关系的观点,又进一步加以发挥:“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舟,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皇帝,能把“水”和人民放在一起加以联想,确是发人  相似文献   

14.
报刊文萃     
读《邓选》莫忘看注释 《邓选》第一卷注释由原来的195条增补为212条。《邓选》第二卷注释由原来的126条增补为171条。值得提到的是,《邓选》第二卷注释发表了邓小平同志的一些重要观点。在第31条注释中提到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7月29日对教育工作的一次谈话中说:“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同年9月14日,他在审定《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时,加写  相似文献   

15.
哥哈德·L·温伯格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思考》发表在美国《军事历史杂志》1992年10月号上。文章所提到的问題在很多方面都有独到见解,读来很有新意,对于学习、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人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利于我们拓宽研究问題的思路。当然文中的一些观点未必准确,有些看法由于所处的意识形态不同,我们还需进一步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16.
在进入实际上下功夫辛华文如何通过学习《邓选》第三卷指导并推动部队建设?关键是要联系实际,在进入思想、进入工作和进入领导决策中下功夫。一、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掌握进入实际的“钥匙”一要通读,把握《邓选》第三卷的基本内容。《邓选》第三卷共119篇论著,纵...  相似文献   

17.
刊授教育     
《邓小平文选》汇集了邓小平同志从_____年二__月到____年春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它同第二卷相比较有什么突出特色? 江泽民总书记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 请概述《魂系国防情无限》一文中主人公的简要事迹。 云南大姚县13年参军热长盛不衰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在中国古代地缘战略思想的背景下孕育产生的 ,深刻地反映了唐朝初期关于地缘战略问题的理性认识状况 ,并带有唐太宗的鲜明的思想个性。本文从探讨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入手 ,将其概括为固本思想、地缘藩屏思想、地缘制衡思想和地缘隔绝思想 ,进而对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给予了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一 公元801年,一部空前的典章巨著问世了。这就是唐代著名政治家、理财家和史学家杜佑所作的200卷《通典》。 《通典》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和边防等9个门类,叙述了历代政治、经济及文化制度,时限上起唐虞三代,下迄唐朝中期,其中以唐代的制度和史事最为详尽。《通典》的体例一般是这样的:每个门类先以某项事物为题,然后再按时代顺序记述其制度的沿革、相关的事件和议论。但其中有一个部分却令许多读者讶异与迷惑,那便是《兵典》。《兵典》的展开与其他部分全然不同,它没有依例记述历代及唐朝的军事制度,却以《孙子十三篇》和唐代《李靖兵法》为纲,连篇累牍地大举历代战例。而且每一个小标题差不多全是战略战术方面的,如:“料敌制胜”、“以逸待劳”、 “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兵机务速”等等,简直就是一部专述用兵之道的兵书。人们不禁要问:杜佑抛开成例,如此标异,原因何在?他要做什么? 个中原委还须从杜佑的身世与时代谈起。杜佑生当国家由盛转衰的玄、肃、代、德、顺、宪宗诸朝。牠22岁那动年,爆发了震动朝野的安禄山反叛,朝廷几乎是动员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耗时八载,才勉强平息了叛乱。然而灾难并未了结,安史余孽在朝廷精疲力尽,后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瑞环同志的《看法与说法》一书。这是一本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教材。《看法与说法》全书共四册。作者认为:“凡事都要有一个看法”,“看法是头脑改造过的认识、观点、主张”。“说法是看法的表达”,“在坚持准确性的前提下,力求通俗、简洁、鲜明、生动和富有个性”。该书以摘要的形式辑录了李瑞环同志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问题的看法和说法,全面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领导艺术、从政智慧。在厚厚的四本书中,值得介绍的观点很多。但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关于如何看待和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