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江泽民先后两次阐述了德治和法治问题。一次是去年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一次是今年一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 ,但其地位和功能都非常重要。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治国方略的认识和定位 ,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是我党治国方略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 ;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坚持以德治国 ,是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一种理论创新 ;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抓手。始终不渝地坚持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全面、健康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公平正义的维护与保障,只能依靠法治;而法治的实现,必须要有平等为其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和正义二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因道德失落、行为失序而中箭落马,沦为罪人。这些令人痛心的事实告诫我们,单纯的法治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德治建设,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做到法治与德治并举、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6.
朱景义 《政工学刊》2001,(12):31-33
江 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一次强调指出 :“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江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的新发展 ,也是对治国方略的新概括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所谓法治是相对人治而言的。法治就是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国家事物的一种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大计。(一 )依…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道德不仅是法治的补充,而且是法治的内在需要。传统德治思想关注法的内在权威,注重基本道德的法律化,强调官德修养,推崇民本主义的犯罪预防,这对当前发展法理文化、促进司法公正、积极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法治与道德的结合是社会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的大会上强调 :“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 ,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江泽民在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这个治国方略 ,对于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体系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 ,德治与法治的结合 ,可以促进“义”与“利”的统一。我国目前正在深入发展的市场经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一方面 ,它对于打破“大锅饭” ,克…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以德治国必须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要推动以德治国的进程,最核心的是要抓住以德治国的基准点、关键点、根本点和落脚点,营造道德环境,建设道德体系,加强道德教育,规范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是中国传统儒家的法律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道德法文化","道德法文化"是泛指道德主义.观念影响法律领域的一种表现.历史发展到今天,"以德治国"已经融入到依法治国大方略中,成为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中要真正坚持和贯彻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 ,需要在坚持以德治国的过程中 ,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建立起德治和法治共同发挥作用的社会治理模式 ;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切实加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道德建设 ;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三个代表的关系 ,把以德治国贯穿于三个代表的始终 ,唯有如此 ,才能把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德治思想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科学扬弃和对毛泽东德治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新时期治国方略的理性认识。它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厚的历史渊源、科学的内涵。邓小平德治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未来的中国是一个走向法治的中国.实现依法治国应该首先遵循依宪治国,宪法是法治国家的根本,也是一切法律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载体,向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初中学生进行宪法教育,并把宪法教育的精神和内容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对全面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培养初中生成为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会议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五大体系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如何建设五大体系?国内法学界5位权威学者为您进行详细解读。——编者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指明了方向。只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只有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才能实现良法善治,才能为依法治国提供基本制度依循。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德治”各有所长 ,但都有致命的缺陷。儒家认为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 ,强调道德教化调整社会关系以及官员以身作则的道德示范作用 ,确有可取之处 ;但过分夸大统治者人格的作用 ,淡化法律作用 ,将法律降低为推行“德治”的工具和附属地位 ,从而走向“人治”。法家“以法为本” ,“事断于法”“法不阿贵”“法与时转则治” ,强调法的重要性、公正性和发展性 ,但它否定德教作用 ,成为不折不扣的“法律万能论”。实际上 ,道德和法律是治国的两种基本手段 ,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二者并驾齐驱 ,并行不悖 ,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6.
李成义 《政工学刊》2006,(12):11-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中,鲜明地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我理解,胡总书记强调的诚信有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道德层面的诚信,是人品的问题,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二是法律层面的诚信,是素质的问题,遵纪守法、讲究信用、言行一致;三是政治层面的诚信,是信仰的问题,对理想、对组织、对事业忠诚坚定。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诚信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一个公民的普遍要求,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讲,不仅要按照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诚信要求去做,而且还必须做到政治层面的诚信。政治层面的诚信,本质上就是党员干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要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同时也要求改变相应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法律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其中,法律意识的重建,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健康、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无论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哪一个环节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市场运行都会受阻,甚至遭到破坏.这就是要求法律来规范和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通观西方发达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87年,国家教委就明确规定“法律基础”课为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将该课列入教学计划.有关大纲指出:“通过讲授法律基础知识,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该大纲列举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法学的一般理论,资产阶级法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其它上层建筑的关系,法的制定、实施和遵守,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继承法、婚姻法、诉讼法的基本内容等”.编制学时为36学时.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各高校都开始开设法律基础课.随着全国普法教育的展开,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大学法律教育的目标也必然水涨船高.为此,国家教委在研究教学改革时又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法律课程.各高校开始新一轮教改研究,如何加强高校法律课已列入日程.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指出 :“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形成、巩固、发展 ,要靠教育 ,也要靠法制。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的意志。”法制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 ,江总书记认为 ,社会道德面貌的形成独依教育不行 ,还要靠法律制度 ,也就是说 ,法制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形成、巩固、发展的手段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形成的源泉。江总书记的讲话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提供了开拓性启示。  一、市场经济与传统道德的冲突简单地说 ,市场经济就是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方式。物力资源是…  相似文献   

20.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是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和基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奋斗目标的高度,深刻理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