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梅兴无 《军事史林》2016,(12):52-56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问:“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搞分裂,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危机.一直坚持在南方的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张家康 《军事史林》2016,(12):45-51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等率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张国焘对待北上方针是口头上拥护,实际上抵制.他不顾中央的一再劝告,顽固地推行错误的南下方针,直至另立“中央”,分庭抗礼.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南下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3.
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15军团结协作,于1935年11月在陕西省鄺县(今富县)直罗镇地区对国民党军的一次歼灭战.此役消灭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的第一个大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苏区的"围剿",扭转了形势,对整个战略全局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高度评价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相似文献   

4.
张军贤 《国防》2006,(7):80-83
王稼祥是长征实现从失败退却向主动转移的关键人物。1934年10月,王稼祥带伤参加长征。他积极提议召开会议,纠正中央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在遵义会议上,他对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他积极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指挥红军军事行动。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王稼祥积极宣传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维护全党全军团结,同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终于使红军转危为安,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担架上的“阳谋”1933年4月,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王稼祥身负重伤。由于当时苏区医疗条件差,无法把残留弹片全部…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作为苏区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红军反“围剿”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在实践中认识到临时中央推行极“左”路线的错误,抵制了要求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主张,与朱德等人领导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恩来为长征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为党和军队保护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批重要领导骨干。长征初期,周恩来与李德等人作坚决斗争,作出了红军转兵贵州的决定,并对遵义会议的圆满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胜利会师后,周恩来坚决主张北上,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倾向作斗争。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在嘉陵江战役之后,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经过土门战役,至5月中旬,扼住了西进岷江流域的通道。5月下旬,虹四方面第30、第9军各一部由岷江西进小金川地区,迎接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7.
纪念长征做红军传人胡立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后经历了整整两年时间。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地区,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至今已60周年了。在长征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不久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从此,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恢复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路线和作战指导原则。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军事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当时,蒋介石调集一百六十八个团约四十余万人的优势兵力,向中央红军实施进逼包围,企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于乌江以西地区。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部队从八万六  相似文献   

9.
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的红军第4军,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全国红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一支红军”。因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当时中共中央和湖南、江西、广东省委在一些指示、报告、通报中,都称红4军为“朱毛红军”。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也亲切地称呼红4军为“朱毛红军”。朱德、毛泽东的名字与红4军浑然成为一体,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对这支主力红军的爱戴和敬佩。“朱毛红军”实际已成为红4军的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就是由活动于井冈山的“朱毛红军”逐步发展形成的。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  相似文献   

10.
1935年6月,毛泽东、张国焘率领两支红军主力队伍,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会师后,张国焘坚持南下,反对中央的北上的方针.张国焘甚至想以非常规的方式胁迫中央跟着他南下,红军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命运抉择.毛泽东毅然与张国焘分道扬镳,带着红一方面军走出是非之地,踏上艰难而又光明的北上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