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美国呼吁日本增强在东亚的军事作用。应对最近朝鲜和中国在该地区越来越自信的立场,该国将对冷战时期制定的国防战略作出全面修订。美国将日本的关注视为加强同这个亚洲最重要盟国关系的契机.并推动日本在该地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华盛顿已经建议加强三边军事关系.这其中即包括美国在该地区另一个重要盟国——韩国。  相似文献   

2.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综合战略,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主要侧重军事领域。近几年,美国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通过向该地区部署先进的武器装备来增强军事优势,与盟国和伙伴国的军事合作不断加强。与此同时,美国减少了对该地区的直接安全援助。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军事色彩过于浓重,导致其战略效果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在将战略重心置于亚太,在亚太地区大搞军事策应也是重中之重,例如与盟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共谋计策”来对抗中国,同时暗中支持越南挺进南海。当然,前提是美国可以提供质量上乘的保护伞.美国所推出的军事策应,这些国家从骨子里愿意接受。不过,当这些“军事策应”所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亚洲地区民主与和平发展的绊脚石时,不知这些国家的政府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摘自新华社1999年4月26日报道]北约‘战略新概念’4月24日在华盛顿正式出笼。这个确定北约21世纪战略行动方针的新概念,是美国与其欧洲盟国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照顾各自的战略利益,协调内部矛盾和相互妥协的产物。 新概念主要内容包括北约的目标和任务、战略前景、21世纪解决安全的途径、北约军事力量指导方针等方面。从其战略概念的内容看,  相似文献   

5.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主要是美国一手操纵和利用的结果 ,它充分体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志。当前 ,我国理论界一般都认为 ,其战略意图主要是为了打击南联盟 ,压制俄罗斯 ,牵制其欧洲盟国 ,实施其欧洲战略。同时 ,美国还想以此为契机 ,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推进其全球战略部署 ,完成其全球霸权体系 ,防止中、俄等国在未来对其霸权统治形成挑战。其根本目的是就是要维护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 ,为建立 2 1世纪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地作准备。但是 ,这些文章和专著对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最深层次的一个战略目的 ,即利用科索沃战争来修改传统的国际规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宣布其2012年国防费预算为6702.7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11.2%。不过,虽然今年中国国防预算继续维持了两位数的增幅,但与美国一样,其仍面临着预算紧张的问题。这是因为受解放军任务范围拓宽影响,中国军事采购费用可能会增加;同时受军工产品技术及新材料技术不断提高的影响,中国在科研、人事及训练领域的成本也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2019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指出美国对中国军事信息化进程缺乏统一评判标准,歪曲中国军事信息化理念,带来消极的国际影响。借助文本分析和实地参会,得出美国借助政策文件污蔑宣传,歪曲中国技术获取途径,联合盟国制衡,以此限制中国军事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企图。原因是特朗普政府缺乏专业技术背景人才,美国无法取得军事网络领域的战略优势和中美在网络主权领域存在理念差异。并提出中国政府应对的策略建议:如学会应对崛起带来的挑战,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军事合作和规则制定和争取网络领域话语宣传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8.
联盟战略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前沿课题。“9·11”事件后,美国为了在全球进行反恐战争,调整了其联盟战略。进一步提高亚太地区联盟的地位,注重在战时建立临时联盟,重视发展广泛的伙伴关系,强化各个联盟之间的军事关系,注重影响“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强调发挥盟国在战后稳定和重建中的作用,同时并不排斥必要时的单边主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战略防御倡议(SDI)是美国正在实施的一项重大研究计划,它能为可消除弹道导弹威胁的战略防御方案奠定基础,进而还能:(1)提高威慑效能;(2)增强战略稳定性;(3)加强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因此,SDI计划要获取足够的技术知识,以便能够正式决定,究竟是否发展和部署一种保护美国及其盟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本报告提出SDI计划去年所取得的重大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0.
方华 《环球军事》2014,(16):56-57
冷战期间,美国及其盟国对苏联展开超大规模的侦察行动,并从陆海空全方位地侵犯苏联领土。美国人凭借先进的航空装备自由地游走于苏联边境线内外,在进行战术侦察时,美国军机从超低空短暂地越过边境;进行战略侦察时则从超高空进入苏联腹地。美国及其盟国的侦察机数最巨大,中央情报局与五角大楼都有自己的航空侦察部队,以完成不同的侦察任务。同时,一些中立国家也在从事对苏侦察活动,有时这种侦察活动违反了国际法,以至于被苏联武装力量消灭。  相似文献   

11.
由于认识到在过去20年中,有一场潜在的“对陆攻击革命”在形成之中,美海军于2000年冬天发表了《由海对陆攻击》,明确表明正在“继续发展海军可以凭借的一批武器、传感器、指挥与控制系统和军舰,以凭借其对向美国的盟国和美国的利益实施的军事侵略作出将其毁灭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MX导弹是民兵式洲际弹道导弹的后续型号。美国国内对其必要性、基地方式及各种供挑选的方案进行了长期辩论。本文付印时,这场辩论已经快要结束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美国各盟国已经看到MX至少在1989年之前不可能全面部署。就是说,在1982年后的六年以上的时间内打开一扇“易受攻击之窗”,听任苏联用新型导弹把民兵式导弹通通报销掉。尽管如此,那些盟国除了对此感到有些沮丧外,却并不十分关心这场辩论。 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其他行得通的办法来取代核威慑,所以美国这场辩论如何结束对能否维持华沙条约集团与北约组织之间的和平就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的三合一战略力量中的主力。假如找不到比民兵式导弹明显更有生存能力并更为有效的后续型号的话,美国为其友邦和盟国张开的核保护伞就有出现漏洞从而失去他人信赖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北约的整个防御战略就会变得一团糟,联盟中的某些成员可能要寻求别的躲避办法,也许是保持中立。 本文系美国一位最直言不讳而又很受尊敬的防御分析家所作,其中论述了美国MX辩论中的关键性战略问题。“国际防御评论”委托他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辩论的结果将在国际上引起戏剧般的反响。  相似文献   

13.
谈到战略核力量.如果没有它的话,俄罗斯充其量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步履蹒跚的地区大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克里语)。而拥有它的话.俄罗斯就会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普京正确地预料到,美国不会做任何可能引发核武使用的事情。美国的情报人员可以无休止地争论。普京会对美国军事行动作出何种反应,但仅仅知道普京能做什么就足以慑止美国的决定性行动.即便是在普京下令占领乌克兰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先发制人”战略是美国强化军事手段打击恐怖主义的延伸。该战略提出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将发生进一步的重大变化 ●美国在采取军事行动上的单边主义倾向很可能进一步突出,发动军事打击将不需要来自盟国或其他国家的支持,美国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报信息和反恐需要直接诉诸武力 ●美国在单边基础上的反恐力度将会进一步增强,其中包括秘密情报部门的活动将进一步活跃化,美国在军事上的全球介入程度会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5.
在面对崛起中的力量时.原先的大国能够以多种方式作出回应,比如英国为向美国移交领导权进行的优雅的战略收缩.或者几个大国为遏制德国崛起所进行的先发制人的战争。由于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长与其他大国休戚相关.中国领导人可能要求在关键性的国际惯例和准则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环球战略网11月19日报道,印度政府已同意空军明年初派最先进的苏一30MKI战机远征美国,参加号称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接近实战的空中演习——"红旗"军演。以往这类高技术军演只向北约成员国及美国盟国开放,如今作为不结盟国家的印度也获得这份殊荣,标志着美印战略同盟关系进入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文涛 《当代海军》2000,(1):43-44
50年代,美国凭借其军事实力,不断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多次扬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核幽灵”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战争狂人放狂言1953年10月30日,美国政府在一份代号为NSC-1622的文件中,就要求建立一种以核打击能力为基础的强大的军事力量,使美国及其盟国的部队能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政府2002年12月11日公布新的《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的非机密版。这份报告强调,如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以下简称 WMD)被用于攻击美国本土、美国海外驻军或美国的盟国与友邦,美国将采取“一切可供选择的手段”,以压倒性的力量予以反击。新战略的主要内容新战略报告主要论及美国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的三大支柱,以  相似文献   

19.
《军事经济研究》2014,(4):F0003-F0003
美国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南亚地区具有重要利益,是其构建全球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及其盟国在未来12年间将主要关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这缘于与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千丝万缕联系。对美国而言,当局首先需要关注某些焦点,然后以焦点为核心,构建相应的外交和安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冷战期间,威慑战略一直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冷战后,由于全球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军事战略明显地将重点放在了“预防性防务”上。但无论美国作出何种努力,总是无法制止新的“威胁”的形成。而新的“威胁”一旦出现,美国仍需采取威慑手段,扼制其发展成对美不利的武装冲突。例如1993年的“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