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功率蓄电池智能充电仪,采用了第三代IGBT元件和PWM控制技术,利用单片机检测、控制充电电压、电流等参数,实现了对蓄电池的快速智能充电维护。  相似文献   

2.
汽车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维护使用不当,导致的极板硫化现象是最为常见的蓄电池故障原因。本文从铅酸蓄电池极板硫化故障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了产生硫化的原因、预防蓄电池极板硫化的对策,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蓄电池,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消息与动态     
风帆牌新型蓄电池研制成功近日,由风帆股份有限公司保定金风帆蓄电池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6-QW-70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通过了省级鉴定。该电池是为一汽大众奥迪 A6轿车配套的高性能密封型免维护直流电源,是该车型国产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品自1999年8月立项,去年8月得到了一汽大众的认可,同年10月开始配套供货。  相似文献   

4.
针对军用蓄电池种类繁多、放电设备通用性较差的现状,研制了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军用蓄电池的通用型放电装置。该装置以改进型Boost电路为主电路,应用PI调节和PWM控制技术实现恒流放电。阐述了放电电阻的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设计准则。解决了被放电蓄电池种类多和反接保护的问题。该装置性能稳定,已应用于军用蓄电池的维护保障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在对阀控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指标、失效机理、检测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种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蓄电池内阻在线检测方法——四线两端法,阐述了四线两端法的测试原理,给出了该方法在蓄电池在线检测中的检测步骤,同时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测量精度所采取的措施,并给出系统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6.
独立光伏系统铅酸蓄电池充放电参数的检测对于整个系统的能量控制十分重要。介绍了蓄电池充放电参数检测的特点,设计了充放电电压和电流检测电路,并基于saber仿真平台进行了检测电路的仿真,介绍了以ATmega8L单片机为核心的充放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软件设计流程。通过试验证明,系统检测误差较小,电路简单,满足了工程控制的需要,能为独立光伏系统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提供准确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7.
蓄电池容量是表征蓄电池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但铅酸蓄电池剩余容量难以建模。将蓄电池检测系统测量的电压、电流、密度作为输入,荷电状态为输出,并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蓄电池充放电过程剩余容量进行了建模仿真,实现了对蓄电池剩余容量的实时预测。分析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对建模的影响,并对几种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预测精确度高、推广能力强、运行时间短等优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小样本、非线性建模方面的应用表明:它在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上都比传统方法有一定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目前蓄电池充电机的诸多缺点,提出了智能充电机的设想,并着重研究了其检测与控制系统,根据该设想,已成功地设计制造了新一代智能充电机。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从国际最具权威的铅酸蓄电池检测机构——德国大众试验室传来消息,风帆股份有限公司送检的中国首款轻混合动力用AGM蓄电池顺利通过该试验室的全性能验证,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最新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这标志着风帆在产品创新、转型升级上取得重大突破。AGM蓄电池的研制成功,是风帆坚持创新驱动,致力于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开辟风帆市场,抢占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  题作 者期页  新型复杂武器装备早期部署阶段军代表技术保障工作研究与实践高岩等 1 2 8情报、射击指挥系统通用自动检测系统研究王格芳等 2 5陆军战术导弹蓄电池维护与检测方案研究尉广军等 2 1 1基于油液分析的自行火炮装备性能监测研究张培林等 3 7基于案例推理和模糊诊断的兵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谢志刚等 3 2 1弹药保障决策模型的研究徐维江等 3 5 2一种基于模糊可靠度确定雷达故障检测间隔期的方法王永川等 4 4通用装备保障“可视化”系统分析与设计初探古平等 4 62   炮弹导弹飞行可靠性试验法研究杨秋学等 1 46基于遗传算…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基于故障风险的检测与维修策略,运用威布尔比例风险模型建立系统故障率与工作时间及所处状态的关系。分析了两类基于间接状态信息维修决策的风险,建立了系统检测及维修策略的决策树,通过比较检测与不检测情况下的期望费用确定最优的检测间隔。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系统运行风险,降低系统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其中的核心技术——储能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军事领域,电池储能系统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电池储能系统在军事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军用电池储能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军用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铅酸蓄电池组的数学模型,采用对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组进行突加扰动的试验方法,对不同容量的蓄电池组开展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所建模型并辨识出蓄电池组的参数。通过对不同状态的蓄电池组的参数辨识,发现其参数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单部件系统退化过程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状态的检查与修理决策模型。该模型根据系统的当前状态来决定检查与修理,通过分析计算系统在一个更新周期内平均检查次数、预防性维修及修复性故障的概率,建立维修费用与检查问隔及预防性维修阈值的关系,以平均维修费用最小为目标,优化检查间隔及预防性维修阈值。最后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地降低维修费用。  相似文献   

15.
用正交法对影响贮氢电池负极制备工艺的因素 :导电剂 ,添加剂 ,粘结剂 ,活化处理和制片压力等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贮氢电池负极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对贮氢电池的各项性能的表征表明 :体现贮氢电池的放电容量 ,循环寿命 ,大电流快速充放电 ,自放电等性能均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储能环节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基本储能单元需求进行分析,以用电系统功率和能量需求为牵引,以储能系统体积重量适装性最优为目标,充分对比现有各类电池参数指标,从安全性、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四个方面进行考虑,确定基本储能单元类型为锂电池。面对舰上不同电磁发射设备电压、电流的需求,需要研究能够实现锂电池组快速灵活串并转换的拓扑结构。在实现电池组稳定并联之前,需保证电池组的一致性,因此需计算出电池荷电状态并进行均衡;针对短脉冲大倍率连续放电工况下荷电状态估算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以蓄电池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辨识方法进行估算。由于各电池组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并联起来放电时可能导致输出电流不均衡,使得本来就处于高倍率放电的电池组超限使用,因此将提出一种电池组均流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可用度为目标的功能检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产品潜在故障的概念,将产品划分为“正常”、“潜在故障”和“功能故障”三种状态,并将产品从“新的”发展到“潜在故障”时间间隔和从“潜在故障”发展到“功能故障”时间间隔分别作为随机变量进行处理,利用可靠性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以可用度为目标的功能检测模型,包括基本模型和实际应用中变化时的模型,举例给出了模型输出结果的特征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The MAD model presents a mathematic treat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craft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stem manning and inspection policies, scheduling and sortie length, and aircraft downtime. Log normal distributions are postulated for subsystem repair times and simultaneous repair of malfunctions is assumed. The aircraft downtime for maintenance is comput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argest of k log normal distributions. Waiting time for maintenance men is calculated either by using a multiple-channel queuing model or by gener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maintenance men required and comparing this to the number of men available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waiting at each inspection.  相似文献   

19.
视情维修是改善多级劣化系统性能表现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实际中检测不完备问题会制约视情维修的有效开展,从而影响劣化系统性能评估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将多级劣化系统检测维修马尔科夫链模型中的状态转移进行调整,建立其在不完备检测下进行视情维修的性能评估模型,给出系统性能参数的求解方法。实例验证表明:在实际工作中,虚警和漏检对于系统瞬态可用度的影响是随时间变化而不定的,但对于系统可靠度的影响则是确定的,即在任意时刻虚警提高系统可靠度,而漏检降低系统可靠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