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富山海经”是众多读者所喜爱的栏目。欢迎各地人武部门继续积极赐稿,推荐本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方面“短、平、快”的有推广价值的致富门路,帮助更多的民兵脱贫致富。稿件一定要真实、准确、新鲜,并经有关部门审查;内容包括致富者事迹、致富门路知识介绍及1——2幅精美照片。并请把致富者具体地址、邮政编码写清楚,以便读者直接联系;因编辑部人力有限,无法一一给来信读者复信解答多种具体问题,谢谢作者、读者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汝南县人武部积极组织广大民兵开展争当富民工程的主力军,举办了农业实用技术大比武活动。全县有300多个“青年民兵之家”成为民兵学习致富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省大城县大邵村,人们都称赞民兵连长李俊亮是“咱们的牛百岁”。他扶贫致富的事迹实在让人们感动。 1982年李俊亮在搞酒桶加工致富以后,主动把全村最穷的六户农民吸收到自己的组里来。到第二年,使这几家的收入都达到五千多元。村里有个叫郭永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有几个民兵以不同的致富方式,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状元兵”。  相似文献   

5.
他通过努力学习,正确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走出了一条靠发展效益农业致富的路子。2005年,在县委组织的“致富增收大擂台”活动中,他在全镇一举夺魁,被县委授予“致富能手”称号。  相似文献   

6.
去年,在吉林省柳河县大甸子乡德兴村出了一件新鲜事,基干民兵于桂云结婚的前一天,和她爹挨家挨户送“回礼”。大伙儿无不惊奇:“人参姑娘,立的啥规矩?”事情还得从头儿说起。姑娘家是全乡闻名的人参专业户,爹爹人称“于老万”,于桂云也得了个“人参姑娘”的雅号。姑娘和她爹致富不忘乡亲,出技术、出人力、出资金,帮助乡亲们发展农副业生产。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给“致富”专栏谈“扶贫”有点文不对题,不过,还是提一点建议。这是发自基层的心声,供编辑部和责任编辑参考。最近,中央领导纷纷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讲话并题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贵刊的《致富山海经》办得很有特色,在“村一级读者”中“点击率”颇高,大受基层民兵和群众欢迎。尽管最近还扩大了  相似文献   

8.
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党员,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民兵,通过努力学习,正确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围绕土地作文章,走出了一条靠发展效益农业致富的路子。去年“七一”前夕,在县委组织的“致富增收大擂台”活动中,他在全乡一举夺魁,被乡党委授予“致富领头雁”和“优秀共产党员”称  相似文献   

9.
全国“星火科技带头人”——青年民兵龚华程创立的“个十百千万亿致富工程”。已开始实施。这个工程的每个数目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个”,即他个人开发最佳农业生  相似文献   

10.
出一次科研试验公差,探索一门农业新技术,学习一项致富本领,曾经是河南省社旗县民兵坚持的科研奉献行动,如今已成当地农民趋之若鹜的追求和致富秘诀。 20世纪90年代中期,河南省农科院研究黄牛胚胎体外受精繁殖。喂有8头黄牛的民兵赵庭军主动承担了养殖试验任务。结果,试验成功后。他不但迅速繁殖了一批个体大、生长周期短的优质黄牛,而且学习掌握了先进的牲畜体外受精技术,成了名震一方的“养牛大王”。几位与赵庭军类似的民兵专业户的相同经历给农民群众极大启示:致富要走科学路,参与探索是捷径。 于是,民兵利用国家农业科研部门和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整天不停地在家哭,人们都叫他“哭婆”。有“好事者”便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伞卖不掉;下雨的时候,小女儿的鞋卖不出去,我替他们担心。”说完,老婆婆又泣不成声。“好事者”开导她说:“您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呢?晴天,到小女儿的鞋店买鞋者多;雨天,到大女儿的伞铺购伞者多。”老婆婆觉得很有道理,破涕为笑,从此“哭婆”变成了“笑婆”。  相似文献   

12.
“赵公元帅”,一位能给人带来财气的神仙,俗称“财神”。传说旧时人们若想发财,只要得到他的帮助,便有财源滚滚而来,贫穷者变富,富裕者日子过得更红火。然而,那毕竟是神话。本文所记叙的这位“赵公元帅”,却是凡间真人,其助人致富的桩桩新事也绝无半点神话色彩。他姓王,名正荣,江西信丰县同益乡人武部部长。只因他平日里热心帮助退伍战士脱贫致富,且又是“兵头”,人  相似文献   

13.
春满神州蒙山秀,福降大地喜事多。春节过后,在蒙阴县民兵训练基地大教室内,来自全县的200余名外出务工民兵正在聆听一场特殊的报告,站在讲台上的不是哪一级的领导,而是利用外出务工所学技术回乡创业的几位民兵致富模范。这是蒙阴县人武部在外出务工民兵中开展“我出金点子、大家共致富”活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德惠县人武部发动民兵带头开展科技致富活动,全县有2000多名女民兵上了县、乡村的致富光荣榜。去年1年里,有7人被省评为致富能手,有4人被长春市评为致富女状元。他们的作法是: 抓“头雁”带“群雁”。1986年,米沙子镇女民兵张秀英便开始试着养獭兔,到1987年由原来的几只发展到300多只,年纯收入达2000多元。人武部便在张秀英家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各级武装部门和民兵组织积极应对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尤其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关注思考社会普遍关心的与民兵、预备役建设有直接间接关联的农民增收、青年就业、群众脱贫等富民强兵问题,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目标,创新民兵参建形式,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深入开展以“带头创业致富”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带”活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支由青年民兵组成的科技致富报告团,活跃在河南省博爱县各乡(镇)。县人武部组织的这一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尤其青年民兵欢迎和好评。报告团的成员全部师出有名,都是人武系统组织的“民兵科技致富打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路创业标杆,致富高手。他们中有被誉为“牛倌王”的阳庙镇梁陈村民兵营长梁万利,有凭着一根电话线打天下的菌种“蘑(魔)王”房银草,有“以青春作‘赌  相似文献   

17.
走进贵州省镇远县的都坪镇拱桥村,万木葱笼,绿树成荫,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美景的“绘制者”是都坪镇拱桥村青年民兵何振华。近几年,他带动村民开种荒山,谱写了一曲“‘三个代表’进农家、冲破大山谋致富”赞歌。  相似文献   

18.
雪峰 《兵团建设》2006,(4):32-32
农八师一三五团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新党建载体,促进团场经济结构调整,为团场经济发展插上有力的翅膀。“双培一带”绽放绚丽之花“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共同奔小康”是一三五团实施的重点党建工程。去年以来,“双培一带”活动在一三五团各连队绽放出绚丽之花,全团共确定“双培”对象120人,建立帮扶对子,为“双培”  相似文献   

19.
我们现在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是农民增加收入太慢——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答记者问时说的这句话,发聋振聩,发人深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值得全国民兵,特别是农村民兵积极探索,率先行动,大胆示范。令人欣喜的是,全国已有不少基层武装组织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这方面作过探索,并很有成效。本刊这期介绍的角斜“红旗民兵团”成建制投入“田院经济”和“订单农业”的新鲜经验、湖南省桃江县民兵教导员杨国锋夫妻大胆从事生态农业,开始走“公司基地加农户”新路子的典型事迹,就是这方面的成功实例,相信读者阅后,定会心有所动,颇受启迪。 本刊《致富山海经》专栏从今年第2期开始改版,旨在加大科技含量,与时俱进地教给城乡民兵特别是下岗民兵和农村民兵致富增收的具体办法,同时交流新形势下民兵参建扶贫以及建功西部大开发的实用技术、管用经验。敬请广大读者多加关注和支持,期盼大家多给本刊提供诸如角斜“红旗民兵团”和“杨氏模式”那样的实用经验稿件。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中央提出的“增加农民收入”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20.
翻开1988年第一期《西南民兵》杂志,你会在“成才致富先锋”光荣榜下,看到一个人的名字——杨荣寿。这位家住云南老山前线独田村,几年前还穷得叮当响的副村长兼民兵排长的他,怎么突然成了“成才致富先锋”?独田村,是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偏僻小山村,大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还尚未解决。10口老小的杨荣寿家,生活非常困难,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