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荣桓军事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对敌经济斗争,发展根据地经济,保证战争供给;实行减租减息,为战争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加强军队后勤建设,使后勤工作服务于军队、服务于战争;精减整编,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任民 《国防》2003,(8):55-57
二、伊拉克战争给经济动员建设事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启示 (一)与高技术局部战争“首战即决战”的特点相适应,战前“基本到位”式的经济动员将愈益显示其战略上的重要性。这次伊拉克战争,以及先前爆发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呈现出“首战即决战”的重要特征。由于这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目的都相对有限,加之战争进程快、强度高、消耗大,战前的各项经济动员准备,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的充分储备,军民两类骨干企业的转产、扩产和增产,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租用和调用,以及体制、机制、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完善等,在战争正式爆发前实际上都已做到“基本到位”。除某些特殊作战需求和生产周期相对较短的产品物资外,战前的经济动员准备几乎都表现出全面性、综合性和相对充  相似文献   

3.
任力 《军事历史》2006,(6):58-59
◎序言“作”,在此当“始”、“兴”解,“作战”意为战争准备。本篇主要论述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旷日持久的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速战速决的作战思想和“因粮于敌”的战时后勤保障原则。本篇的思想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战争对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消耗孙子从当时的军事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战争给国家物力、财力带来的巨大消耗,尤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给国家造成的各种危害。他列举了战争所需的诸方面的物质保障,得出了“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的结论。孙子的论述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即:战争对经济有很强的依赖性,国家若…  相似文献   

4.
“取之于民”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精神实质:人民群众是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战胜军队后勤保障困难的能动力量。深刻认识“取之于民”思想,对于做好新时期军队后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必须高度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和依法支援意识;必须借助政权和法规的权威依法动员征用;必须强化“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高度计划性。  相似文献   

5.
战争既是人类在军事领域内的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为了取得一定的军事效用,获得一定的物质军事力量,人们必须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此形成战争成本。战争成本思想是军事经济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先秦时,《管子》、商鞅等已提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成本思想。汉代后,尤其是唐、宋时,也有较多的人关注战争成本,并涉及到精简冗兵、调整兵员结构和加强后勤财务管理等较具体的问题。并以此展开了对国家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陈时宝 《国防》2005,(6):40-41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战略机动空间大,而且蕴藏着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资源。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防潜力不断增长,从而使战争动员的基础日趋厚实。因此,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方针,依托西部区域发展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科技与装备动员体系,加强科技与装备动员建设,为未来战争提供智力和物力支持,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以及适应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都具有重大意义。一、以建立法规体系为先导,逐步完善西部地区的科技与装备动员…  相似文献   

7.
军事财力思想、军事物力思想、军事人力思想、军事科技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军事经济思想的四个子系统。通过对二者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得出两个共同特性:辩证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广博性与务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赵相权  钱伟 《国防》2014,(4):50-51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高效能、快节奏的战争,以往大规模、长时间地举全国之力动员人力、物力、财力的国防动员保障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有效整合利用局部地区资源保障战争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总动员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对于提高国防潜力的使用效益、保持持续不断的动员能力、确保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战争力量的“倍增器”——国防动员潜力与战争胜负 战争胜负靠综合实力的比拼。和平时期,一个国家战争实力呈潜在状态;战争时期,则通过动员,转化为现实的战争力量。那种可直接作用于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力量及其动员过程,就是国防动员潜力和潜力动员。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重视动员潜力。《孙子兵法》形篇就有“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的精辟论述,而重视动员潜力和高超的动员实例也比比皆是。我国近代,在国势凋敝状态下,一些有识之士也提出了兴办工厂、开发铁路、提取关税、制枪造船等思路,力求发展战争动员潜力。战争历史证明,战争的最终胜负很大  相似文献   

10.
和平时期,可用于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处于分散状态,必须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规划和管理,才能使之具有较高的国防价值。反之,其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对战争资源的利用也将是盲目和低效的。在将动员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过程中,转化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国家可用于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动员体制就是连结动员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一个国家国防动员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相互关系以及动员方式和规范的总和,是战争伟力的储藏转换器。  相似文献   

11.
论建立应对战争性和非战争性突发事件的共同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建立应对战争性突发事件和非战争性突发事件的共同平台,既有利于节省应战与应急的资源,更有利于提高快速反应的效率。这种平台主要有共同的预案平台、人力调度平台、物力调度平台、组织平台。文章建议把国防动员委员会这个应对战争性突发事件的机构的功能扩大到非战争性突发事件,在它的基础上建设“国家动员委员会”,成为我国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共同组织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一、国防经济动员的特点1.经济动员成为重要的战略问题。新时期的国防经济动员是一个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战略问题。这是因为,国家不可能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进行全额物资储备,一旦发生战争,国家只能通过国防经济动员来满足战争的巨额物资需要。能否通过国防经济动员为现代战争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援,不仅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而且成为关系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的大问题。2.技术动员成为经济动员的重要内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虽然没有改变战争在一定意义上是人力、物力、财力竞赛的规律,但是高技术在现代战争  相似文献   

13.
应急动员是指在临战状态下为满足作战需求所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动员的全过程。任边境应急作战行动中,内陆军分区是边境应急作战的纵深依托,又是重要的战争潜力储备基地。针对边境应急作战行动突发性强、潜力消耗大、战机稍纵即逝等特点,快速有效地征调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战争资源,支援保障一线作战部队需求是内陆军分区主要作战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台湾的战争动员体制国民党政权败亡台湾后,将反共保台并伺机反攻大陆作为其战争准备的着眼点,于1950年1月27日,颁布了《反共保民总体战动员纲要》,声称要实行兵农合一制度,对大陆“实施人力、物力的总体战”。台湾各县市也组织了“反共保民动员委员会”。1967年2月,台湾当局又成立了“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由“总统”担任“国家安全会议”主席,“副总统”、“行政院”正副院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经济部长”及各委员会主任为委员,负责“国家总动员的决策及其他有关动员戡乱的重要事项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商船队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提起英阿马岛海战,尽管人们谈论得更多的可能是南大西洋上空的空战、英军突击队的登陆、阿根廷空军的出击和“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沉没,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如果英国没有可靠、有效的后勤保障,这场发生在距英国万里之遥的海战,鹿死谁手,实难预料。众所周知,现代战争是一场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的战争,它不仅是现有军事力量的较量,而且也是全部战争潜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战争成本作为成本的范畴,是指战争全过程耗费的归集。战争成本在处延上包括预付成本、直接成本和递延成本三个方面。现代战争的成本从内涵上看,人力成本有增无减,物力成本结构发生变化,财力成本呈直线上升趋势;从外延上看,预付成本绝对增加,直接成本相对减少,递延成本全面上升;战争无形成本增长大于战争有形成本的增长;非计量性成本增长大于计量性成本增长;单位成本绝对上升,总量成本相对降低。评价和核算战争成本效益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政治帐、军事帐和经济帐全面核算,二是适度战争预付成本,三是以较少的耗费赢得尽可能大的国防效益。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军事革命,面对未来的信息战,重如“半壁江山”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加强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势在必行,也势在必成。认清势在必行的紧要性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是指除现役部队之外可用于信息化战争动员的人力、物力。也就是说,经过准备,可根据信息战需要,  相似文献   

18.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以适应战争需求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事关国家的建设和安危,并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动员工作.不断完善动员法规,以规范和加强国防动员活动。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就制定过一系列有关动员工作的规定,对于保证人力、物力动员的顺利进行,支持革命战争,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强动员工作,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曾先后颁发了大  相似文献   

19.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国防后备力量不仅仅是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随着高新武器装备的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战贯穿于战争的始终,谁掌握了制信息权,谁就能获得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基础,信息战能力是战斗力的“倍增器”。因此,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也应努力提高信息战的防御和攻击能力,才  相似文献   

20.
快速动员是为适应战争需要,应对突发事件,在规定的时限内迅速、高效地统一组织和调整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一系列活动。在和平时期,预先制定多种战争动员计划和预案,快速、协调、有针对性地搞好现代条件下的战争动员准备与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