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抢险救灾是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经常执行的任务。如何做好抢险救灾中的后勤保障,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民兵预备役部队担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行动越来越频繁,尤其是直接担负抢险救灾任务比较多。扎实做好抢险救灾中的政治工作,是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的根本保证和直接动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及时性、战斗性和群众性。从去年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中来看,民兵预备役部队抢险救灾任务中政治工作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孙剑利 《国防》2010,(12):47-47
装备建设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基本要素。随着新形势下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参与抢险救灾将成为预备役部队运用的重要方式。与之相适应,必须为预备役部队配备储备遂行任务所必需的装备器材。一是要明确保障办法。抢险救灾需配备储备的装备器材数量多、种类杂,应按照军地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游忠明  赵永 《政工学刊》2010,(10):36-37
近年来,各种灾害事故频发,部队因抢险救灾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既给部队建设和官兵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给我们有效做好防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军队抢险救灾物资消耗的确定,一直是困扰着各级部队的难题,也是影响部队战斗力再生的重要因素。军队抢险救灾物资消耗的确定可采用确定资金和确定实物来完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物资消耗进行计算,利用实例分析验证物资消耗模型。通过物资消耗模型解决了以往物资消耗确定的难题,减少了部队抢险救灾的隐形消耗。  相似文献   

6.
马增飞  吕杰 《国防》2012,(7):74
沈阳军区国动委充分发挥东北三省为部队配备和储备的30万余件(套)抢险救灾装备器材效能,搞好部队抢险救灾训练和使用保障,探索建立了装备用管军地对接机制。组织存储装备的70个军地仓库,对口与部队省、市两级抢险救灾应急专业力量建立联系,明确装备保障的数量规模、联系人及通联方式,周密制订东北地区抢险救灾装备保障部队训练使用计划,突出灾害事故易发的重点地区和主要方向,将地层隙孔探测仪、热成像生命探测仪、海事卫星电话、割灌机等科技含量较高、操作复杂、专业性较强的抗洪抢险、森林扑火、抗震救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先后遭受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驻灾区的各级人武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和带领广大民兵、预备役部队成建制地参加抢险救灾,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仅据南京、广州、济南军区的不完全统计,在抢险救灾中,共投入民兵、预备役部队214万人,车辆5.7万余台次,抢救遇险群众38.9万  相似文献   

8.
随着军队使命任务的新拓展,部队执行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不断增多。2010年,我部先后执行了赴吉林打捞化学原料桶和驻地抗洪抢险两大任务。两次抢险救灾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这支部队的基本使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和国家的重要目标,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别是在抢险救灾中,这支部队更显示出其特殊的优势和重要作用,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0.
及时、高效的通信保障,是预备役部队快速机动,赢得抢险救灾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必须正确分析和认识通信保障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任务的完成。 预备役部队抢险救灾通信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沈阳军区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着眼有效维护东北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为依据,以国防动员为平台,充分发挥军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抢险救灾装备建设,投资为部队落实装备器材8类30万件,为民兵应急救援力量配备装备器材  相似文献   

12.
“抢险救灾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灾后救援及重建理论与技术。我院开办“抢险救灾工程”专业以建筑工程为专业基础、以抢险救灾组织指挥为主攻方向,依托建工系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开设“抢险救灾工程”专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指技合一”问题,从而走开从专业设置内涵上培养“指技合一”人才的路子。因此,开设“抢险救灾工程”专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部队岗位任职需求。  相似文献   

13.
杨博  郑好嘉  王亚强 《国防》2012,(9):51-52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明确,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要在协调驻军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好"参谋部"、"指挥部"和"协调部"的作用,做好地方政府与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部队之间的协调工作.这就要求省军区系统必须强化职责意识,积极发挥军地之间的桥梁纽带和主导作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协调驻地部队扎实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4.
姚宪民 《国防》2002,(11):44-45
较大规模的抢险救灾,通常由军地双方多个单位和部门共同参加完成。军分区作为当地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承担着部队与地方相互联系的桥梁作用,具有直接参与指挥本地区驻军、民兵抢险救灾行动,协调部队支援灾区抢险救灾的重要职能。为此,军分区在组织部队、民兵抢险救灾时应发挥好“三个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在抢险救灾中,武警部队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突击力量。按照习主席关于“武警部队要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的重要指示,武警法律工作者必须适应武警部队职能拓展的需要,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武警部队抢险救灾应急法律制度,切实提高部队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应对洪水、火灾、地震、核化污染等大规模灾害,吉林省总结2010年抗洪实战经验,探索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抢险救灾装备体系建设新路子。以省内现役和预备役部队为主,抽组抗洪抢险、森林扑火、抗震救灾、核化救援、应急通信、医疗救援等  相似文献   

17.
"军队要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各种最紧急、最艰险、最危险的任务,在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斗争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军队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可见,参加抢险救灾,既是部队的任务,也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的重任,更是锤炼后备军的战斗力,因而,人武系统在抢险救灾中需要提高几种能力。一、建立高效运转机制,强化后备军的快速反应能力。发生洪涝、地震、地质滑坡、天然气泄露、山火等灾害,大多是突发性的,来势凶猛。这就要求我们一旦接到抢险救灾的命令,必须作出快速反应。一是主动出击。及时与灾害现场取得联系,准确查明受灾情况,迅速向乡镇武装部下达抢险救灾动员令,向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报告灾情,为抢险救灾赢得先机。二是果断处置。军地双方通过召开作战会、党委  相似文献   

18.
在军队参加抢险救灾过程中,物资运送能否及时到位,直接影响抢险救灾的行动效果,关系着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章通过模型对抢险救灾物资运送的时效性进行了分析,为未来抢险救灾行动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将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的各个需求点,解决部队抢险救灾物资运送效率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武警部队抢险救灾任务的日益增加,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武警部队完善危机干预机制的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对于维护武警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保证部队稳定,增强整体战斗力,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增飞  徐闰庆 《国防》2013,(2):48-48
近日,沈阳军区印发《东北地区抢险救灾装备管理暂行规定》,对东北三省投入3.5亿元为部队和民兵落实的8大类45万件抢险救灾装备管理使用进行规范。《规定》共8章30条,着眼将抢险救灾装备管理使用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