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咨询园地     
读者肖磊问有的水雷在海底,为什么能将水面舰船炸沉?布设在海底及海底附近的水雷一般有沉底水雷、火箭上浮水雷和自导水雷等几类。沉底雷布放后停留在海底。当其打击水面舰艇时,其布设区域一般在60米以下的浅水区。当打击潜艇时,其布深一般在100~200米。沉底雷的雷体中装置着炸药、引信和其它仪器仪表。水雷探测到水面目标信息并进行分析、识别,确认是敌舰后,当目标到达水雷动作区域,沉底雷的非触发引信动作引爆水雷,击伤击沉水面  相似文献   

2.
常规动力潜艇与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被认为是主要的攻势布雷运载平台,并可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敌海军基地和敌潜艇巡逻海域布雷。世界各国海军早已将潜艇鱼雷发射管布放水雷纳入装备系列,但在执行布雷任务时,严重地影响鱼雷攻击能力。为了解决水雷同鱼雷在潜艇上的诸多矛盾,近年国外竞相开发了潜艇外挂布雷装置,有效地增加了潜艇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3.
平西 《环球军事》2012,(5):44-46
众所周知,水雷通过水下爆炸来摧毁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武器,具有造价低廉、杀伤力巨大、布投容易、探测和扫除困难、作战灵活等优点。与深水炸弹最大不同就是预先布于水中,与鱼雷最大不同就是不能自航寻的,但新型自航水雷诞生,水雷与鱼雷的差别正在逐渐消失。美国曾经是水雷生产大国和装备国,特别是在二战中曾让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吃尽了苦头。但由于美海军是全球进攻型海军,目前媒体对其导弹和鱼雷报道得比较多,但对美国库存水雷和水雷生产能力报道很少,因此大家对美国水雷现状及其未来发展也不甚了解,本文将为您作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潜艇自航发射鱼雷可以降低发射过程的辐射噪声,有利于提高发射艇的安全性。通过分析自航发射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现有533mm口径潜艇鱼雷发射管实现自航发射的可能性、后端补水的自航发射、有动力后端补水的自航发射等几个问题,得出了533mm口径的潜艇鱼雷发射管不可能实现自航发射的结论。另外,对降低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出管速度给鱼雷和发射艇带来的风险作了分析,得出了为保证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安全不能随意降低鱼雷出管速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1945年4月15日,一艘U型潜艇悄然驶离挪威克里斯蒂尼亚港。此时,苏联红军正在对柏林发起总攻。谁都看得出,第三帝国气数已尽。但来自柏林的最后一道命令要求U-234潜艇立即出海,执行一项绝密任务。 时运不济的U-234 U-234潜艇属于1938年设计定型的XB型远洋布雷潜艇,全艇总长89.9米,排水量1763吨(潜航排水量2710吨),主要武器为66枚大型水雷和2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备15枚鱼雷)。该型潜艇是德国战时吨位最大的潜艇,装有特制潜水呼吸管,可长时期潜航。德  相似文献   

6.
现代潜艇上都装备有鱼雷武器系统。把鱼雷(含水雷和导弹运载器)从码头上装进潜艇耐压体内的鱼雷舱中雷弹存放架的过程叫装载。把放置在雷弹存放架上的鱼雷装到鱼雷发射管中的过程叫装填。现代潜艇装载鱼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从鱼雷装载舱口进行。在潜艇指挥台围壳的正前方、鱼雷舱的正上方配置着一个鱼雷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该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都安装在潜艇耐压壳体的上部。装载舱口盖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当潜艇备战备航阶段,欲往潜艇装备鱼雷、水雷等武器时,才打开装载舱口盖和调整鱼雷装载装置用起重机吊车将鱼雷放置并固定在鱼雷装载装置(即可旋转式鱼雷存放架)上,随后启动装载装置的动力系统(电动机或油压作动筒)使鱼雷装载装置的鱼雷存放托架和鱼雷舱内的鱼雷托架相对接,形成一个倾斜的鱼雷滑道(与艇体水平面的夹角为25°-40°为宜),然后解开鱼雷的固定带,操纵鱼雷从滑道上缓缓地滑入潜艇鱼雷舱中,此时用鱼雷舱中的电动葫芦  相似文献   

7.
由于空投鱼雷入水点距离潜艇较近,潜艇单靠机动规避摆脱鱼雷跟踪比较困难。针对空投鱼雷的特点,提出了使用噪声干扰器和自航式声诱饵规避敌方鱼雷的对抗方案,分析了噪声干扰器和自航式声诱饵的使用方法并建立了噪声干扰器干扰模型和自航式声诱饵发射扇面模型。通过仿真计算表明:采用本模型确定噪声干扰器和自航式声诱饵的使用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装备情况,探讨了潜艇液压平衡式发射装置自航发射鱼雷的可行方案,并建立了后端自流补水的自航发射方式的内弹道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通过试验结果描述鱼雷螺旋桨工作特性,分析了自航发射鱼雷出管速度偏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潜艇如何使用自航式声诱饵防御声自导鱼雷,在建立数学模型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完成潜艇使用诱饵防御声自导鱼雷的全过程推演和统计计算。通过研究诱饵参数对潜艇防御的影响,对潜艇使用声诱饵防御声自导鱼雷的战斗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媒体报道,伊朗海军总司令前不久宣布,伊朗海军已于去年11月中旬接收了两艘新型近海潜艇。种种迹象表明,此次加入现役的新潜艇正是伊朗自主建造的能够执行作战任务的加迪尔(Ghadir)级微型潜艇。该型潜艇的外形像一个大型的鱼雷,将主要在伊朗附近数公里的海域活动,任务是布设水雷和运送蛙人进行特种突击作战。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舰艇使用火箭助飞鱼雷与潜艇对抗的典型样式,分别建立了潜艇自航式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模型、火箭助飞鱼雷对目标提前位置射击参数解算模型、鱼雷运动模型、潜艇机动模型和命中概率计算模型,采用模拟法计算了火箭助飞鱼雷单雷射击和双雷齐射的命中概率,总结了射击距离和潜艇航速对火箭助飞鱼雷命中概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火箭助飞鱼雷作战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咨询园地     
读者周鑫问原苏联“奥斯卡”级攻击型核潜艇现役几艘?有哪些武器和电子装备?它攻击的目标是什么? 该级潜艇现役10艘(8艘Ⅰ型,2艘Ⅱ型),在建2艘。艇上装备有24枚SS-N-19舰舰导弹以及SS-N-15反潜导弹(由533毫米鱼雷管发射);SS-N-16反潜导弹  相似文献   

13.
英国《简氏国际海军》2001年5月报道,巴基斯坦准备对刚进入批量生产的“海星”沉底雷进行测试。“海星”沉底雷由位于伊斯兰堡的国家发展联合体研制。雷上装有一个88千克战斗部和500千克PBX炸药。雷长1807毫米,直径533.4毫米,可由俄制潜艇和水面舰艇的标准533鱼雷管布放,据称该雷还可由各种小艇布放。该雷战斗服务期为700天,贮存寿命20年,布深10~200米。该雷采用微处理器控制,其引信为三种不同的传感器,并可任意组合。其中压电陶瓷管水声传感器可感应53分贝目标,对水面舰艇探测距离为1千米,对潜艇探测距离为350米。压力传感器中有一个半导体应力器可感应14.7分贝目标,对水面舰  相似文献   

14.
潜艇自航式诱饵组合使用方法的优劣主要评判依据是使用的方法最终使得潜艇对抗鱼雷成功的概率,对抗时间和诱骗距离是影响对抗成功概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又主要围绕发射时机、初始航向以及潜艇机动等几个问题展开。通过分析各个诱饵的作战使命,在一定态势下,根据诱饵的性能、鱼雷报警距离及舷角等各方面因素,建立大小口径声诱饵协同作战的弹道模型,并由此得到了诱饵发射时机、初始航向等参数。  相似文献   

15.
潜艇自航式诱饵组合使用方法的优劣主要评判依据是使用的方法最终使得潜艇对抗鱼雷成功的概率,对抗时间和诱骗距离是影响对抗成功概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又主要围绕发射时机、初始航向以及潜艇机动等几个问题展开。该文通过分析各个诱饵的作战使命,在一定态势下,根据诱饵的性能、鱼雷报警距离及舷角等各方面因素,建立大小口径声诱饵协同作战的弹道模型,并由此得到了诱饵发射时机、初始航向等参数。  相似文献   

16.
水雷属于攻防兼备的武器,具有价格低、布设容易的特点。其“不对称”的杀伤力能够阻挡两栖编队,有效防止编队同海岸“搭桥”。因此若能适当而有效地运用水雷,可以获得其他兵力在战场上达不到的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先后有18艘舰艇受损,其中有14艘是由水雷造成的。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技术落后的廉价水雷使美军两艘先进战舰受到重创:美国海军1.8万吨的两栖攻击舰“特里波里”号碰上一枚老式的LUGM 145型触发锚雷,被炸开4.8×7.5米的裂口,该水雷造价仅1900美元,但“特里波里”号所造成的损失却高达5007万美元。一艘“宙斯盾”巡洋舰“普林斯顿”号也触雷,2枚普通的意大利制“曼塔”感应式沉底雷在其龙骨下引爆,舰体被强大的爆炸  相似文献   

17.
“海蜘蛛”反鱼雷鱼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装备尖端的抗干扰设备,变得越来越聪明, 能有效地对抗软杀伤反鱼雷措施,从而成功地对舰艇实施攻击。此外,浅水复杂的水声环境,使舰艇防御来袭鱼雷的时间也更短。为应付现代鱼雷的威胁,德国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研制了“海蜘蛛”(SEASPIDER)反鱼雷鱼雷。“海蜘蛛”直径210毫米,长2260毫米,重115千克,采用主/被动自导,自导作用距离数百米,水下航程1000米,速度小于50节,可在潜艇工作深度内使用。雷上声呐具有主动、被动及拦截作战模式,水平和垂直视界范围大,采用多普勒处理的主动探测。战雷头采用全方位爆炸,以便更好地拦截迂回的鱼雷,1枚“海蜘蛛”能对抗1枚鱼  相似文献   

18.
靳涛 《当代海军》2006,(9):70-71
20世纪50~80年代无疑是前苏联潜艇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当时,苏联潜艇不仅达到了世界水平,而且在许多方面是领先的,所创造的一些世界纪录甚至至今未被打破。和平时期产量最大的潜艇——613型常规潜艇40年代末,苏联第18中央设计局(今“红宝石”中央航海技术装备设计局)制定了613型中型潜艇(北约称为“威士忌”级)的技术文件。该文件体现了二战期间各国所积累的潜艇制造经验。613型艇潜深达200米,水下最大航速13.1节,武器为12枚鱼雷或24枚水雷,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子设备。50年代,苏联的4家造船厂一共建造了215艘613型潜艇。  相似文献   

19.
鱼雷沧桑录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人民为了对付倭寇,首先发明了“水底龙王炮”自航水中兵器。现代鱼雷是在浮标水雷与艇杆炸药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者在浮标下方的水中挂有炸药包,后者在驶帆的水艇前端伸出长杆,杆端绑药包。1868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RobertWhitehead)在奥匈帝国阜姆(今南斯拉夫里耶卡)海港鲁必斯处,首先制成了自航鱼雷,由于怀特黑德意译为“白头”,故这种世界上首型鱼雷亦称为“白头”鱼雷。白头鱼雷生产后,各主要海军强国先后购买其专利后仿制生产,其中德国的仿制品称“黑头鱼雷”。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3日,由德国HDW公司生产的南非海军最新型潜艇S-101号建成。它是德国209型潜艇最新的出口型号1400M型。该级潜艇水下排水量1594吨,全长62米,采用柴电混合动力,单轴输出,功率3.7兆瓦,水下最大速度 21.5节,装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这是第一次公布该艇内部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