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后,美苏为取得军事上和政治上优势地位,长期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最突出的表现在研制出了数量众多的各式导弹。在空地(舰)导弹方面,无论是导弹数量还是导弹质量,苏联都可以和美国相抗衡,尤其是其导弹型号繁多,居世界领先地位。1、KC-1(AS-1“狗窝”)空舰导弹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的第一个空地(舰)导弹,主要用来攻击美国航空母舰和其他大型舰艇,也可用来攻击港口设施、铁路枢纽、大型桥梁、军事工业中心等。该弹由米高扬飞机设计局于1947年开始研制,于1953年进入苏联海军航空兵服役。1961年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海军装备展览会上首次亮…  相似文献   

2.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努力发展星载的高能化学激光器用来对付敌方航天飞行器。这是由于他们相信,这种成就在地理政治冲击中“能体现象苏联人造地球卫星那样的事件”。该局局长乔治 H·赫尔梅厄最近表达了这种思想。(译注:地理政治,即地理政治论,是一种帝国主义的反动理论,它论述地理、经济和人口等条件对政治的影响。过去,德国法西斯就曾  相似文献   

3.
弄清美国天基设施与苏联反卫星(ASAT)武器之间潜在的互相对抗对 SDI 计划是极其重要的。其中尤其重要的有卫星监视和跟踪系统(SSTS)在执行其任务时的能力,比如说对重返大气层弹头(RV)的跟踪以及在 ASAT 把 SSTS 覆盖网撕开一个缺口之后任务移交的能力等。另外,防御卫星(DSAT)用来保卫 SSTS 以及用来攻击助推段洲际弹道导弹(Booster)、后助推段弹头母舱(PBY)和 RV 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现在都是一个未知数,有待弄清。反卫星与防御卫星对抗分析模型(ADAM)是研究这类互相对抗的工具。程序使用FORTRAN 语言,用于离散事件仿真,并允许用户确定反卫星进攻的类型、时间顺序和数量。它也可以模拟运载动能武器卫星(CV)之间的几何关系,在每一颗 CV 上都携带一定数量的动能杀伤武器(KV)用来自卫和保卫 SSTS 系统。模型还可以模拟苏联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进攻,其飞行弹道可以包括助推段、后助推段和再入段三部分。通常这种进攻发生在反卫星作战同时或之后。一旦这种情况发生,DSAT 将被通知对付 ICBM 和 ASAT 的进攻。ADAM 可以用来评估不同的防御战术和战略。ADAM 的这种能力是通过选择不同的程序段和改变象目标优先级这样的输入参数、或通过运用不同的防御战略程序来实现的。这篇报告讨论了 ADAM 模型的设计和应用并描述了它的一些输入、输出。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七十年代初以来,由于LSI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性能微计算机的相继问世,作为计算机外围设备的显示终端,正经历着如下的演进过程:一、字符显示终端;二、图形显示终端;三、图像显示终端。前二者不仅多为黑白二值显示,很少有中间灰度(色调),且在形成各种线段或矢量时,多由硬部件产生。鉴于当前国内、外显示设备的研制情况及其发展趋向,在研制数字图像式CRT终端时对关键部件,诸如图像刷新随机存储器(RAM)、字符显示存贮器(RAM)、均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在扫描方法上,采用电视光栅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 30年代在苏联武装力量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和德、日法西斯在欧亚的崛起加剧了战争危险,使苏联面临的战略环境趋向恶化;另一方面,苏联国内开始进入工业化建设高潮,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的实施也对国防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经  相似文献   

6.
CPN在海上防空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着色 Petri网 (CP-网或 CPN )是一种面向图形的语言 ,用来设计、说明、模拟和验证系统。尤其适用于通信系统等同步和资源共享占有重要地位的系统。在通信协议、分步式系统、嵌入系统、自动生产系统、工作流分析、VL SI芯片等方面都有典型的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 CPN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原理 ,重点就 CPN在海上防空系统建模仿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吕军 《军事史林》2004,(7):26-28
苏联近卫军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因战功卓著而被授予"近卫军"称号的苏联武装力量的部队、舰艇、兵团和军团,以及由新的技术装备(如近卫火箭炮兵部队)和具有丰富战斗经验(或原属近卫部队的)人员重新组建和补充的部队、舰艇、兵团和军团.  相似文献   

8.
我们把苏联的指挥、控制、通信及电子对抗(C~3CM)叫做电子战。苏联的电子战给我方所说的电于战增添了新的概念。在苏联的基本军事用语辞典中,多次出现与同敌人的指挥、控制、通信作斗争这一概念有关的词句。与我们译作REC这一术语相对应的原文是“radioelektronnaya bor'ba”,“bor'ba”可以译为“斗争、战争、战斗”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惯用的叫法-“战斗支援”。在最近的10年里,东西双方的军事指挥家经常发表这样的言论,“在将来的战争中,谁能  相似文献   

9.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地缘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中,俄罗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其走向如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军事战略走向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俄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苏联的解体,造成了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俄罗斯自身遭受严重削弱,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二是俄的地缘战略空间大幅缩小;三是俄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地缘空间的压缩使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第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俄罗斯从东欧撤军使俄…  相似文献   

10.
第2集团其他旗帜苏联成立后,政府最高领导人开始考虑他们自己的海上标示,很少有人知道中央执行委员会旗(见图1),该旗帜的图片首次出现在1926年第7期的《红海军》杂志上,它的准确启用时间至今不详,该旗标准1/4Canton式,左上角区域内为1923年时苏联国徽,它还可以使用在有最高政府代表莅临战舰的场合下。从内战开始苏维埃政府就十分重视群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形成初期发生在东亚的第一场热战,是战后局部战争的开端,它对以后大国关系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通过对中朝武器、装备、技术等的各种支援以及对国际舆论导向的影响,对战争施加了重大影响,从而使战争朝着苏联自身的战略目标发展。本文意图通过对朝鲜战争中苏联所扮演角色及其影响的分析,以使人们加深对当今东北亚安全战略格局的认识,并对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九)俄罗斯手枪 军博馆藏俄罗斯手枪包括俄国(俄罗斯帝国)时期(1721-1917)、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时期(1917-1991)、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时期(1991年起),其中以苏联时期的手枪为主. 1、图拉兵工厂生产的手枪 图拉原来是一个具有造枪传统的小镇,1712年2月彼得大帝指令在图拉建立兵工厂.1756年,生产了26665支步枪、8063件战斗刀具.  相似文献   

13.
说明:本文原属CRT图形显示技术专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读者结合1978年第一期工学学报阅读本文。 151(Ⅰ)光笔汉字图形显示器(简称151(Ⅰ)显示器)于1975年9月试制成功(图1)。之后,国内不少兄弟单位相继有各种图形显示器问世。各各相比,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北伐战争与国民党军事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3年的军事失败,使孙中山最终从旧的军事路线中觉醒出来,走上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行国共合作的伟大道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1924年春,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10月,组成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年底组成教导第二团,开始了国民党的建军历程。这支师法苏联红军的部队在军队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和政治部制,以从体制上摆脱晚清以来军队私有化的军阀倾向,保证军队忠于党义、以国民利益为奋斗目标的政治方向。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办这个学校,就是要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  相似文献   

15.
“非长线”(集总参数或很短的连接线)情况下的全反射易被人们忽视,引起不良后果。本文分析了两个实例:一、全反射使苏联国家标准ГОСТ-5237~59规定的测电源系统脉动杂音电压有效值的测试电路失效;二、全反射使机盘间的连线长度影响遥测电平。  相似文献   

16.
朱岩 《军事史林》2008,(12):21-24
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耸立着一座纪念碑,它是1956年建造的,在其底座上镌刻有这样的字迹:“卓娅,苏联人民万古流芳的女英雄,1923—1941年”。而在莫斯科州鲁斯区的彼特里谢沃至今仍保留着一座卓娅·科斯莫杰勉斯卡娅的纪念馆。她是卫国战争中第一位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女性,她的塑像矗立在环抱着的树木之中。  相似文献   

17.
1.《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苏联]沃兹涅先斯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著,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译校,战士出版社1982年10月北京第1版。沃兹涅先斯基为联共(布)政治局委员,伟大的卫国战争年代,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负责武器与弹药的生产。《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1947年莫斯科版)是一部专题学术著作,他在书中总结了战时(1941—1945)的苏联国民经济转入军事经济体制和在战争期间发展军事经济的经验教训,对国民经济的改组与平衡,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如何保证军队的需要,对战时的国家预算、信贷、货币问题,对劳动组织、商  相似文献   

18.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1900-1982年),苏联元帅,早年曾经在伏龙芝学院东方系学习汉语,在1926年、1927年、1929年因为各种原因多次来华,能够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语。在来华之前崔可夫就已经是一个中将集团军司令员,因为苏芬战争中作战失利,被解除职务。1940年,崔可夫由于深厚的中国背景,被苏联领导层相中,重新起用,接受命令作为第4任也是最后一任顾问来华。崔可夫在中国逗留了14个月。这14个月正是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单独对日作战之前的最艰苦的时期,也是中国、苏联和日本关系最为微妙复杂的时期。作为数面人的军事顾问团的团长,崔可夫在这一特殊时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军事历史》2005,(2):48-51
来华之前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司夫(1900-1982),苏联元帅。早年曾经在伏龙芝学院东方系学习汉语,在1926年、1927年、1929年因为各种原因多次来华,能够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语,对中国军阀的统治和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三集团中期旗帜(卫国战争期间,1941-1950)几乎是在德国闪击波兰的同时,1939年9月17日,苏军不宣而战开入波兰东部,按斯大林的本意,不能让德军推进到苏联边境上,必须在苏联领土与德军战线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为此苏军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从未臣服帝俄的北布科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